《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24 20:37:41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枝江一中  金华

 
教学目的:

1.概括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脉络。
2.了解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初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3.培养提取精要,概括文段的能力和细致品味语言,把握文本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胡同文化的内涵及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态度。
2.通过对具体词句的品味,训练学生涵泳语言,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引导点拨

教学时数1课时
执教人金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师从沈从文。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蒲桥集》等散文集和《沙家浜》等剧本。其艺术追求的重心是和谐。《胡同文化》是作者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文,但不同于一般的评点或介绍类书序,实质上是一篇匠心独运的小品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诵读全文,给各段标号。

2.找出文章“分水岭”第五段,明确什么是“胡同文化”。
 

四、快速浏览14段,教师指导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命名——通俗,市民文化的体现。
小——小胡同里的小市民(普通市民)文化。

安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五、朗读612段,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词语。
1.胡同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封闭

2.胡同文化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如何体现封闭的特点?
       安土重迁    过往不多    易于满足    不爱管闲事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3.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什么?——忍
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

《汪曾祺全集·六》
 

六、品味文章语言,感悟胡同文化。
1.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2.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七、朗读1315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态度。
1.品味“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2.作者理智上知道它走向终结,感情上难以接受。
3.品味“再见吧,胡同”所蕴含的感情。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