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能够背诵。
2.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
3.反复吟咏诵读,学习诗歌诵读的要领、技巧
教学重点:多重诵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韵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搜集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诵《天净沙•秋思》。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题目是什么?
(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被征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救,见饥民困苦万状,为之痛哭。因赈灾事,积劳而卒。
2.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8)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经潼关时所作。
三、疏通正音,读通读顺
1.出示诗词,教师范读。
2.指名读,纠正读音,读出节奏。
3.自由诵读,读通读顺。
四、抓点释疑,读清读懂
1.出示注释,指名学生,老师补充。
山河表里 踌躇 宫阙 苦
2.借助注释,理解意思。
五、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听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反复读,直到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3.指名读,齐读。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二、朗读体验,感悟情感
1.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张养浩的情感。
2.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怒)
3.那就带着这样的情感去读文章,同时看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朗读)
4.元曲本来是用来唱的,山坡羊属于中吕唱调。虽然我们现在不会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这种效果。
听录音。
三、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诵读表达感情
1.学生自由诵读。
2.配乐诵读。
3.指名诵读,集体诵读。
四、拓展诵读,加深感悟
1.出示历朝诗人反映百姓苦难的诗句,一起读一读,感受诗人的情怀。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 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 绅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 甫
2.再次诵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