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教学设计 作文研讨课
木 头 人
执教 侨兴 黄素艺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同学所摆的造型,学会用点面结合表达方式进行叙述。
2、能仔细观察,真切体验“木头人”游戏过程,并能按一定顺序表达出来。
3、能捕捉游戏时同学的精彩表现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并细腻、生动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能捕捉游戏时同学的精彩表现和自己的亲身体验,并细腻、生动有序地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准备
同学们,你们爱玩游戏吗?都玩过哪些游戏?
交流:
a:有玩过的把你的小手举起来。看来它深得人心。
b:喜欢它的请大声的欢呼吧!
C:对它情有独钟的,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看来大家都爱玩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它的名字叫木头人
幻灯片出示(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来不能笑,不能动来不能叫!动作千姿又百态,看谁造型有特点。)
瞧!这这就是它的游戏规则,让我们拍起手一起读一读,想想从规则中,你知道什么?
(1、木头人一动不动,就像一个雕塑。2、造型要有特点3、动作可以多样。)
小结:刚才大家所说就是我们所摆“木头人”造型时的要点。只要我们紧抓住这些要点一定能为大家呈现别样的造型。
二、摆姿势
1、想想如果你是木头人 ,你打算摆什么造型?
2、好,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把你们最喜欢的造型摆出来吧!
同学们,此时你看到了什么?(真不错!肚子真多墨水!)
好!现在老师提高要求,谁还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此时的情景?
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你关注到全班同学的姿态,讲的既简洁又丰富!刚才我看到好几个同学很有表演天赋,造型摆的特好,,来上台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小兔、孙悟空)
要求:同学摆动作时,大家得认真观察他们的动作神态,想想,你喜欢谁的造型?为什么?
(你太了不起了!一下子抓住它的动作、神态,展开了想象把小兔子的样子讲的这么具体!(板书:动作、神态、想象)
小结:刚才同学叫的都很精彩!关注到你最喜欢的造型的特点(板书(特点),把它描述的很具体(板书:具体),我们写作文时不仅关注到全班同学的姿态而且还要关注到个别同学的特点。
三、做游戏
千奇百怪的造型真是妙趣横生,而更有趣的是这木头人的游戏,现在就让我们来玩“木头人”的游戏,当老师说完54321后大家要在一分钟内保持一个姿势不变,谁坚持到底,谁就取得胜利。54321,开始。
做游戏师叙述引导
①游戏开始了,教室里静悄悄的,用耳朵仔细听,有没有什么声音,用眼睛看看周围同学们表现。
②已经过了十几秒,现在你的手怎样了,你的脚呢?你还发现了什么?
采访: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③同学们,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游戏就要结束了,此时你有什么感觉?心理在想什么?请你仔细看,认真听。
采访:你是放弃了吗?为什么?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④54321时间到了。
我宣布所有站的同学取得胜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采访:说说你的获奖感言?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刚才我与几位同学的交流,我发现在游戏中,有的同学因为游戏失误而懊烦,有的同学因为胜利而欢呼……总之,在这场游戏中,我们的同学都学到了许多,这些都是大家的真情实感(板书:真情实感)。
四、交流游戏体验
游戏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大的乐趣。现在就让我们回忆一下整个游戏的过程。
①:54321老师宣布游戏开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安静
能用词语形容此景吗?还可以怎样表达?
教室里鸦雀无声,静得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好像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小结:只有生动的语言才能说服和感染读者,刚才大家通过一两句生动的语言把静写的多精彩呀!
你看到了什么?有谁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吗?
评价(真是用心的孩子,不仅做到了仔细观察,还能学以致用)
②: 不一会儿
A:不一会儿我感觉
一点酸痛
B:不一会儿我听到了怎样的响声?听到这声音,想到什么?板书:想
(评价:你有一双敏锐的耳朵)
小结: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写作的好方法。
你能把刚才听的这个片断连起来说说吗?
C:我用余光看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
③:渐渐……
A:渐渐的我
还能用其它的词语来形容吗?(腰酸背痛、浑身发麻、全身无力)这种感觉就像……(身上挑着一幅重担,压着一块石头)
石头和重担让你感觉……(身子越来越重,浑身越来越没力,快支持不住)此时你在想什么?
B:渐渐的班上
这些声音,它们……(相互交错,交汇一起)这些声音,你听出了什么?
④:游戏结束了谁来说说?
全班同学都在说,就像热锅里的开水就要(沸腾)。全班同学,还像……
这场游戏给你带来怎样的收获?
同学们,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的孩子,一场游戏让你有如此多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把这场有趣游戏写下来,要求:①要按一定的顺序叙述可以用上过度语例如首先、然后、最后;一会儿,渐渐等这样能把文章写的清晰、明朗。②抓特点,说具体;③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在这里,老师还要给大家些建议:①注重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抿着嘴、涨红了脸,瞪大眼睛、松了口气)②注重人物心里描写:(紧张、开心、矛盾担忧)③注重场面描写(鸦雀无声、热闹、炸开了锅、沸腾)
五、评价习作
1、谁愿意上来展示你的佳作(一篇)
2、评价习作
①生读
听了某某同学的习作,你有什么看法与建议?
②生评(师结合板书指导评议)
3.改完全班同学读习作,
交流:修改后的习作你满意吗?你有什么想说吗?
小结:写作文就是通过互相帮助,取得共同进步!下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修改,取长补短!
六、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能抓住重点,展开细致生动的描写;与我们的心灵进行交流,写出真情实感;按一定的顺序把文章学的清晰,明朗,我们一定能拟写一篇精彩的习作。
八、课外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中我们一同玩了一个有趣的木头人游戏,拟写了一个精彩的片断,并为它点亮了眼睛。回家请大家为它添上开头和结尾使它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附板书
木头人
一定顺序
特点 具体(动作、神态、想象)
体验 感悟
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铁。”在黄老师的这节《木头人》的游戏作文课中,黄老师就是顺应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而指导习作,让学生在“玩”游戏中“玩”出好文章来。
在游戏的情境中,学生容易对某个方面做深刻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也更易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当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情境中时,他们纷纷摆出自己最喜欢的造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去留心观察身边的不同造型,并对这些千奇百怪的造型加以描述。他们沉浸在游戏中会忘了这是在写作,而只不过是想急切地说出心里话而已。有话可说,作文自然就有话可写了。
同时黄老师在这堂课中,还关注到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在写作的指导时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黄老师的指导细致、到位,结构合理、清楚。比如在写好游戏经过这一片段时,黄老师帮学生理清了写作的顺序,为学生提供了“开始了……一会儿……渐渐……结束……”这么一组关联词,扶了学生一把,帮助学生理清了游戏的过程,条理非常清晰。只是习作练习完成后,修改的力度还不够,此时应留有一段时间让他们去交流修改。(三年段评课)
黄老师这堂习作课让我感受颇深,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一、选材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我是木头人”这个游戏学生都非常熟悉,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玩过,游戏在课堂上的再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学生在玩游戏中的造型是千奇百怪、妙趣横生。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因此被激发起来。
二、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从课的一开始,黄老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接着让学生摆姿势,尽情玩游戏,自由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和体验到的感受;然后用上老师提供的句式或自己喜欢的句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说一说;直至动手练笔。环节清晰,结构完整。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又突出老师“导”的作用。都说:“猫脚爪下的夜莺唱不出好歌。”黄老师让学生尽情表达,引导生成共同话题,让学生“言之心声,情动而发。”。
三、多向沟通点燃师生激情。黄老师亲切的语言、适度的评价,拉近师生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学生内心表达动力调动起来,使课堂活跃、轻松。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不断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共同合作修改对三年级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修改能力尤其重要;修改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欣赏,懂得欣赏就懂得学习,同时也激励了被“欣赏”的同学。但这堂课因为时间的关系,修改这个环节有点紧了。(二年段评课)
本次游戏作文教学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趣”和“真”更值得一提。首先本次作文教学充满趣味。黄老师深知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为了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教学题材上就花费了心思,精心选择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一个人人都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这次作文教学好比是呈现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情景,在老师有条理地引导下,学生有序地、极其投入地、开开心心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叙述,按一定的顺序把同学的精彩表现和自己的亲身体验细腻而又生动地表达出来。
其次此次作文教学真实体现了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实实在在的参与情况。摆姿势时每位学生都尽情地展示了自己最喜欢的造型,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学生观察得认真,说得真切,在老师地指导下还学会运用一些句式加以表述,让习作内容变得丰满,真正表达出自己参与过程中的真情实感。(一年段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