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渠”字。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读懂、读好课文。认识生字,记住字形。 2、难点是: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有关江南水乡的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你们知道水乡吗?(学生自由回答)
水乡是什么样的?今天咱们就一同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师轻轻地念课文,给图配上旁白。)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不是单靠教师的语言功力就能达到的,它还需要教者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诸如音乐艺术、美术图案… 2、同学们,你们觉得水乡怎么样? (山清水秀、秀美)
3、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水乡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字音要读准,句子读通顺。 2、会读了吗?请你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水乡的什么?
3、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个人一部分。(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有无读错的地方。再想想课文介绍了水乡的什么?) 4、水乡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解释:水乡的水很多,水多的地方船也多,水乡的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幸福的歌儿唱不完。) 三、细读课文
(一) 1、出示课件:首先我们一同去看看水乡的水吧!请同学认真地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2、指导读好问话、答话。 (1)课文一开始就提了一个问题,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2)课文又做了怎样的回答?(指名读,齐读) 3、请你再读读下面的课文,能体会到水乡的水多吗?小组内讨论。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文章本身要有吸引力以外,还应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使学生能真正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恰时采用小组讨论,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使生与生、师与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4、根据学生学习汇报情况,教师相机出词,指导读“千条渠”“万条河”“池塘” “荡清波”等词语,感受水乡水多。
5、出示课件:读到着,我们好像听到了渠水的流淌;看到了小河的清澈荡漾;池塘的波光粼粼,真是处处绿水清波,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吧!(齐读第一段) (二)
1、出示课件:课文的第二部分讲了船多,自己读读课文能读懂吗? 2、老师这儿有一个生字,出示 驳 解释(一种运载货物或者乘客的没有动力装置的船,靠拖拉来行驶)
3、这段话读懂了吗?请人读。通过他的读,你能体会到船多吗? 4、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5、一般的小船上都挂着 白帆 ,白帆像什么呢?说说你的看法。(颜色白、云是飘的 ,船在水上飘,云是一片片而船多也是连在 一起的) 6、谁能把最后一句读好呢?(请人读)一连用了两个满,说明船多,谁来读?(请人读)(齐读)
7、同学们,你们看绿水辉映着白云,白帆连着蓝天,真是美不胜收啊!(齐读本小节) (三)
过渡:同学们,这么多船是干什么用的呢?(换东西、打鱼、观光)是啊,水乡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水乡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1、出示课件:自己小声读一读,能不能读懂?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来研究。
2、质疑:“什么是新生活?”“新生活能唱吗?” “歌怎么能往箩里装呢?”
3、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边读书、边讨论你们提出来的问题。 (1)、出示, ,箩是用来装东西的,这里用来装歌,说明歌怎么样?(歌多)
(2)、出示 “ 生活”是什么意思,小朋友都懂,在“生活”前面加了个“新”字,说明生活的怎么样?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现在水乡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改善了呢?
师:是啊,水乡人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水乡人的—— 生:新生活。
对“新生活”一词理解分三步。第一步仅从字面上理解,重点在“新”字上下功夫;第二步借助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自我结合课文语境,进一步理解“新生活”;第三步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去发现、去领悟“新生活”一词深刻含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新生活用唱,而不用过呢?小小组讨论交流。
(歌唱、赞扬、夸奖) 4、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歌多。
四、配乐朗读。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水乡,做一个水乡人,一同来赞美水乡吧!(齐读全文) 五、学习字词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了不少生字词,那些词要注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 1、出示课件,带拼音读词。
2、出示课件,去拼音读词。 3、你记住了哪写字的字形,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1、分析字的结构。
2、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描红。
4、书写。老师巡视。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