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设计本文时,我把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作为教学的难点。课文中涉及到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许多地质学知识,为了便于学生领会和理解,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的材料以便更好理解课文。由于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于是,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并请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其次,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李四光与同学玩捉迷藏对巨石由来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才逐渐明白了其中原因;回到家乡考察,取得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再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我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譬如,“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此外,还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朗读。如,“他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不足之处: 
1、“突兀”这个词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陌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词语,而我在教学中就忽视了这一点。 
2、课后安排的“资料袋”,它展示了与本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在以课文为基础拓展什么知识与如何拓展两个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和方式,为学生深入理解本课内容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我应该以此为基础,继续鼓励、引导学生搜集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好准备。 
3、课后的第二、三题,可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而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文的问题更好地开展教学。




 
  减小字体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增大字体



 中查找“《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更多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