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查找“《燕子专列》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中查找“《燕子专列》教学设计”更多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5《翠鸟》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景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
|
教学目标 |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
|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体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
|
教学建议 |
教师在课前准备相关挂图或幻灯片;与学生一起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 |
|
教学过程 |
|
|
第一课时 |
||
步骤设计 |
教学互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 |
1.创设情景: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
通过设问句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
1.快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作好认知与情感上的铺垫。引导学生先具体讲后概括讲既是整体感知内容的需要,也是一种较好的语言训练。 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 |
再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
1.提出学习要求 |
阅读要求的逐步落实,既是落实学生常规性语言知识的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感悟课文铺垫认知和情感基础。 |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2、指导临写、范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
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
第二课时 |
||
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
细读课文,“看看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 全班总结。 A、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 |
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体会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让学生体会此处采用了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只有感悟到燕子的“麻烦”,才能更进一步体会政府、居民和贝蒂的爱心;政府、居民和贝蒂是“解决”燕子麻烦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四个层面的感悟上,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
续读课文,唤醒生命感触 |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
教师大段的独白,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催生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第二个“创生”环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意达到高潮,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