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教学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12 07:06:37

 《嫦娥》是流传很广的古诗,内涵丰富,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如何把握这个尺度呢?在理解故事意思基础上,只要弄懂了“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就行了,不必过多讲解。其实学生本来就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他们也愿意发表自己的言论,显示自己知道得多。

        但是,由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两个版本,一是出于“阻止蒙”,一是出于“想独成仙”。这两种版本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对诗中“偷”字的理解。在课前我就引导孩子去寻找这两个版本,并让他们想想作者是基于哪个版本写的,轻松解决了学生对作者心境的理解。
        但作者诗中渗透着情感,并且有着写作手法的不同,我也努力思考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会不会太难呢?最后我决定试一试。我从作者描写嫦娥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体会她的孤独寂寞以及后悔的心情。同时在体会嫦娥的心情时,我又问:" 这是作者亲眼所见吗?”“当然不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这样我轻松地完成了一个在之前我想象中较难完成的任务。在接下来的习题中我们得到了印证,大多数孩子都理解并掌握了。看来,在教学中如何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