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诵读课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6-13 15:06:3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能够背诵。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吟诵并熟读会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满江红》,导入新课

播放杨洪基演唱的《满江红》,教师激情导入:曾经有一位申明大义的母亲,曾经有一位赤胆忠心的儿子;母亲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儿子对母亲唯一的承诺会聚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他,了解他,亲身感受他的伟大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

教师出示课件,作简单介绍:

岳飞(1103-1141), 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多次与金兵作战,屡战屡胜。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三、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发(fà)冠(ɡuān) 犹(yóu) 虏(lǔ) 阙(què)

3.划分朗读节奏。

4.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跟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5.学生听配乐朗读,教师相机点拔,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四、简单小结,布置课后练习诵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读了岳飞的《满江红》,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范读这首词。听了老师的诵读,大家是不是也想读?

3.学生大声诵读这首词。

二、理解诗句,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同学们能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你们是最棒的。下面咱们结合注释,结合具体情境,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

开篇几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他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

下阕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问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驾长车”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 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看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痛恨。结束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

全词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所以广为传诵,它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三、有感情地诵读《满江红》,通过诵读表达感情

1.学生自由诵读。

2.配乐诵读。

3.指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

四、再次欣赏歌曲《满江红》,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五、小结

今天我们读岳飞,读他的傲然脊梁,民族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本词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我们要学习岳飞从小立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立志报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板书设计:

         杀敌报国(悲愤)    上阙      

         建功立业(悲伤)              

         深仇大恨(国耻)    下阙      

重整乾坤(追求)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