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正确 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教学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r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过“草虫的村落”吗?如果叫你写一篇关草虫的观察时间或文章你会写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台湾作家 -郭枫的-“草虫的村落” 齐读写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让我们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出示幻灯片,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⑴出示幻灯片,指名读词语。
(2)交流理解不理解词语意思。
熙熙攘攘:本课指村子里黑甲虫很多,非常热闹拥挤。
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反馈:课前自己所提问的答案。
四、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分组完成表格。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想象的?用—划出相关句子和好词。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2.交流反馈。
预设: ⑴它们的村落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有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放大了,细小的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树木,柔软的草地变成了茂盛的森林。
(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一只小虫,一只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云游四方,回到家乡,与同伴们打着招呼,他非常快乐。)
⑵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村子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即第4自然段)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⑶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得热透了。[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田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⑷从“村民的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⑸教师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4. 小练笔仿写: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我还看见------------
(3)评一评
5.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五、课堂小结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我们在写作文时,学习作者的写法,用心观察,融进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吸引人。
《草虫的村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的教学设计时把我的教学亮点放在学生用文本的写法写一写熟悉的小昆虫。
小练笔,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进行相关的练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另一方面,围绕草虫的村落,结合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和村落中的“居民”,借此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展开大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去写文章。令人惊喜的是,这次的写作,大部分的学生无论字数还是语句的通顺、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但在小练笔的过程中,我还是发现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没有较好地了解动物和小昆虫们的生活习惯。例如在反馈时有位学生写“蟋蟀在街上叫卖”我自己在指导上忘了说明:把昆虫写成居民要结合它的自身的习性和特点在这方面上来,蟋蟀有什么可卖的?还有自己在如何引导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同时,热爱大自然、积极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解自己身边的动、植物的特点与生活习性,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还值得细细思索。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