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学书》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7-28 16:13:3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本文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先总述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然后具体讲述他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最后总结米芾成了著名的书画家。整篇文章层次清楚,主题鲜明。

这篇课文题目精炼易懂,四个字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此时已经明确。米芾学习书法的故事很多,作者围绕思想主旨精心选材,主要写了两个故事:一是米芾和私塾先生学书,二是米芾和过路秀才学书。前后两件事对比,作者的观点立刻明朗化,读者很容易从中悟出道理。作者对这两件事并非平分笔墨,而是略写跟私塾先生学书,详写向秀才学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秀才苦心、米芾用心这样的中心话题来记叙,详略得当,张弛有度。
二、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0~11岁之间,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会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悟出写好字的窍门的。
  五、教学难点
   理解秀才说的关于写字窍门的一段话。
六、教学准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学生书写自己的名字,教师点评。
字如其人,你写的字跟你的人一样清秀!
结构紧凑匀称,好字!
笔画遒劲自然,和你的人一样帅气!(和你的人一样精神!)
运笔洒脱,飘逸,笔意更加苍劲,真了不起!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有书法家的风采。其实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鲁迅曾这样说:“书法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书法不是诗,诗的韵味;书法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书法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一番诗一样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书法如诗如画,如舞如歌的美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二)揭题导入
1、师:咱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名著名的书法家——米芾
(简介米芾)
米芾,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和书画鉴赏家,善画山水。他在书画方面富有创新精神,创造了“米点山水”。他的书法,以行草成就最高,其书风潇洒、舒畅,圆润遒劲,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出手自然。
2米芾的书法绘画作品
3、我们今天就是要来学习一个关于米芾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4、读题,审题
“书”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温馨提醒:
(1)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标出段落,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
3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诣(yì)字帖(tiè)一沓(dá)琢磨(zuó mo)、窍(qiào门、铭(míng记、私塾、心领神会、莫名其妙、心领神会、苦心孤诣

tiè

 
碑帖、字帖、画帖
 tiě 
帖子、请帖
 tiē 
妥帖、 服帖、俯首帖耳

琢磨:zhuó mó 动词,雕琢、打磨(玉石),比喻对待诗文等反复加工,精益求精,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  

 
zuó mo反复思索 、考虑,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主要讲了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
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怎么概括出来的?
学法的指导:有些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题目扩展法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师:我想现在有些同学都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感受米芾学习书法的过程了,那就请同学们边默读边完成表格,注意,要用上文中的重点词语哦,开始吧

 
怎样学写字
效果
原因
以前
 
 
 
 
现在
 
 
 

1、琢磨:(1)雕刻和磨治玉、石(2)比喻修养德业等(3)磨炼;折磨 (4)反复思索,考虑。结合上下文我们应该选第几种?

 
2、琢磨在文中出现了几次?5次
3、用了这么多次,那到底在琢磨什么?
4、琢磨字帖其实就是琢磨什么?
 
“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象不一样,可漂亮了”什么地方一模一样?什么又叫不一样呢?
 
读这段话
心领神会: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抓重点语素理解词语)
窍门:什么意思?米芾学习书法的窍门是——板书:动笔 动心:观其形、悟其神
 
(四)学法指导
1、比较以前学写字和现在学写字那个更具体?板书:详略

写文章这叫。对材料的使用不能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应该有所选择,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写那些最有表现力的材料,才能有利于表现主题,突出主题。

 
2、怎样才能把文章写详细呢?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除了动作和神态外、还有语言
3、米芾学写字前后有这么大变化,进步这么大,他最要感谢谁?
他会对叫他的秀才说什么?(费经心机、……)
   )用课文哪个词来表示——苦心孤诣
确实秀才是米芾学书路上的大贵人,那他后来成了书法家,有了那么大的成就,只靠秀才的点拨够吗?那还要感谢谁?
4、学完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课外拓展
米芾趣事
《米芾学书》教学反思
虽然听过一些略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也看过许多关于略读教学的文章,心中也明白应该让学生从精读课上习得的方法在略读课上小试牛刀一下,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随随便便、粗心大意地混过去了,往往把重点放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上。殊不知,略读课文同样需要老师的精心预设,上课才能做到精引妙拨。
这次执教《米芾学书》才让我真正明白,略读课文的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但到底略什么?怎么略?不能略的又是什么?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反复斟酌思量,寻找准确的着力点
  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而真正地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略”中求“精”,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在教学《米芾学书》时,我就是把着力点放在了米芾前后两次学习书法的对比教学上,这样进行比较学习为教学节省了很多时间,却又很好的突破了重点即: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悟出写好字的窍门的,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略读和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总是强调略读教学要讲究“简”、“略”,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叶圣陶先生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可见,略读课文的“略”是指教师指导和学生所花的时间,而不是对课文的粗略理解。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所以在《米芾学书》教学中,我就选取了“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心里。”这一段做重点细读感悟,主要抓“琢磨”一词,一是琢磨字义的理解,二是琢磨在文中用了这么多次,那米芾到底在琢磨什么?三是米芾琢磨字帖其实就是琢磨什么?通过对“琢磨”一词三个层次的理解来帮助学生弄清米芾是怎样学习书法的。使略读和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阅读的要求较之精读课文略低,又少了许多烦琐的头绪,气氛显得轻松自如,这为师生的个性发扬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因而略读课应该是最具特色的语文课。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的个性在略读课中熠熠生辉。聚焦重点略中有精,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要恰当简略,要突出重点,要展现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取舍,要考虑“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使教学目标更为集中,这就关系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我在教学《米芾学书》时通过填表格,学生经历了读文获取信息的过程,提高了阅读能力。另外表格的反馈,米芾前后两次学习书法哪次写得更详细呢?通过表格前后一对比,学生马上就知道是第二次,然后又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上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第二次写具体的。这一教学的展开,使学生深入文本,既感受了人物品质,又运用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略读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明确这样的教学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着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虽已结束,但反思还在进行着……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