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两首》导学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2 11:13:40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              培养读书做记号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作者简介  

1、              贾岛,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还俗后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考试,被当时人称举场“十恶”。善推敲,是中唐著名苦吟派诗人。著有《长江集》。  

2、              袁枚,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文集》《随圆诗话》等。  

三、背景资料  

1、贾岛去寻访隐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仰慕。  

2、袁枚所见到的景象。  

四、学习过程  

1、 自学生字词:骑、振、蝉(会读会默写)  

2、 能流利的朗读古诗。  

3、 精读古诗、分析、理解。(将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4、 尝试做课后题。  

5、 把握主题,说说古诗写作手法和主要内容。  

6、 请将古诗描绘的情景尝试写一写。  

7、 作者表达的情感可以说一说,也可以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流程  

1、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首先学习《寻隐者不遇》,通过预习,同学们已初步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你们有信心完成目标吗?  

2、              预习问题展示  

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问题,师生检索,二次分配。  

3、              自主合作交流  

请各组带着任务自主、合作交流,不仅需要有知识交流,也要注意方法的总结。  

4、              方法生成展示  

请同学们将自主、合作、交流的成果进行展示。  

5、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总结,归纳出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二首古诗。<提示:可通过查工具书,跨组合作或请教老师等方法>  

6、当堂测验反馈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请各组组长提出问题,另请各组5、6号的学生进行作答。(注:老师要对组长提出的问题进行检索)  

设计意图:  

1、通过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行学习状态。  

2、              预见性问题:①“松下”、“只”、“此”、“不知处”、“寻”、“隐者”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贾岛的生平简介?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①我来到松树下问一位书童。  

   ②童子说:“我师傅到山上采药去了,我只知道他在这座山中,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具体的位置。”  

   ③ⅰ心情愉快,满怀希望;  

     ⅱ答非所想,转为失望;  

     ⅲ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ⅳ惘然若失,无可奈何。  

4、师追问“答案得知过程。  

5、①知诗人。②解诗题。③释诗意。④悟诗情。  

6、围绕学习目标出题。预设问题:贾岛、袁枚的简介;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古诗的方法。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100%(1)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