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 ((第二课时)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11 15:59:44

教学目标:

1、紧扣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受到教益。

2、阅读比较三则寓言故事,了解《伊索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智慧。

学情分析:本课中讲述的三个寓言故事易懂,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文字的叙述也能明白故事的寓意。“教材只是个例子”,本课重在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品悟故事的寓意,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马和驴子》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品读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伊索寓言(生齐读)。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你能简要地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内容吗?

(随机板书:狐狸   牧童   狐狸  

二、品读语言,感悟寓意

1、过渡:我们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这只是品读寓言的第一步,而最重要的是要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明白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3、瞧,他们跟我们说话了,出示: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

“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指名读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4出示: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并想一想,它们为什么说这些话?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可作简单的批注。交流时可选择自己最有感受的内容来谈谈。

5、交流:

1)《狐狸和葡萄》PPT 狐狸的话

引导:你是从哪看出狐狸想吃葡萄的?

小结:实际上,狐狸就是在非常想吃葡萄却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这就叫—— (自欺欺人 死爱面子 板书)

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把狐狸当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狐狸这酸溜溜的话!

展开:“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狐狸先生这酸溜溜的话已经是世界性的俗语了。那你平时也说过类似这样酸溜溜的话吗?

小结:其实在我们心中也住着这样一只狐狸,所以要看管好它,不能随便让它跑出来哦。

2)《牧童和狼》  PPT  牧童的话

引导: 这样的话在故事中还有一处。同样的话, 牧童喊的心情一样吗?你和同桌一人一句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那村民的前后表现呢?

(板书  一贯说谎  自食其果)

朗读:让我们一起读读故事的一二两小节,再次从牧童的身上吸取这个教训。

3)《蝉和狐狸》  PPT  狐狸和蝉的话

引导: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设下圈套  骗人上当)

圈套背后是一个美丽的陷阱,你看——(引读)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这样的花言巧语,狐狸也曾对乌鸦说过,大家一定还记得二年级时学的《狐狸和乌鸦》

PPT出示: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讨论交流,板书:善于观察  警惕试探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蝉的聪明。

4)指着板书,小结:我们品读了三则寓言,感悟了人物形象,也明白了三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三句富有哲理的话。

PPT出示每个故事结尾的寓意。    齐读

三、归纳特点,激发兴趣

1、三则寓言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启示,我们默读比较这三则故事,它们在故事结构、人物角色等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就是伊索寓言特有的风格,在写法上、表达方式上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同学们,读的时候就要善于抓住故事主要人物的语言,品悟故事结尾处的点睛之笔。3、练习:今天老师还给同学准备了一则伊索寓言——请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人物语言,用简洁的语言给寓言加个结尾,点明寓意。

出示伊索寓言《马和驴子》

从前,有个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路途中,驴子对马说:"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请帮我分担一点我的负担吧。"马不愿意,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张驴子皮,都放在马背上。这时,马悲伤地说:"我真倒霉!我怎么会受这么大的苦呢?这全因不愿分担一点驴的负担,现在不但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

                                                                 

强者与弱者应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各自才能更好地生存。

3、出示评价《伊索寓言》的一段话,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板书:

 《狐狸和葡萄》 狐狸  自欺欺人  死爱面子

12、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牧童  一贯说谎  自食其果

              《蝉和狐狸》  狐狸  设下圈套  骗人上当

                                善于观察  警惕试探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2)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