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爱如茉莉》有感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3-19 10:05:28

上周在我们学校聆听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文教育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这一课,感慨良多。在自己的家门口这么近距离听大师的讲课、报告还是第一次,这样的机会对于我来说非常珍贵。

《爱如茉莉》这一课,讲述了作者的父亲和母亲之间如茉莉花香般的淳淳的爱,而于老师的整节课正如课题,淡淡的,缓缓的,看似平淡无奇,却深深地透露出一位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真谛,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深深的爱。

一、由点到面

当讲到“眸子”的“眸”的解释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瞳孔”是“瞳仁”时,于老师叫了两名女同学上台对视,然后问他们:“在对方的眼睛里,你看到了什么?”其中一名同学说:“她眼中有我”于老师补充到,彼此的眼睛里有对方这个人,所以“瞳孔”又叫“瞳仁”。于老师还继续讲道有关眸的一个成语,于老师让一名女同学上来表演,让其他学生猜有关眸的成语。刚开始学生没有才出来,经过于老师的指点,学生猜出了。这样,这个成语就无需解释了。于老师还讲到这个词只能送给女生,男生笑的再好也不行,于老师笑的再好,也不能用回眸一笑,学生听得很开心,噢,这就叫回眸一笑,还只能形容女性。当讲到“袅袅”是什么意思呢,于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举出各种含有袅袅的词:袅袅炊烟,袅袅垂杨,袅袅娜娜……同样,袅袅娜娜也只能形容女孩,这个词也只能送给女孩,袅袅娜娜,多漂亮啊!孩子们又一次笑了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愉悦了起来。让学生开心的学会了知识。

二:不仅授课,重在育人

于老师没有用多媒体一下子就演示出来而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并且把整个过程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每当写板书时,都是扎个马步,费劲的把手举得高高的,认真书写,这点让人感动。课堂中还出现了一个细节,当一位学生读完之后(此同学读时错了一个字,当时他自觉改正了过来,这时另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他读错了字”),于老师说:“他已经知道错了,再指出他的错,他会难为情的。”这位同学用感激的眼神看了看于老师,然后缓缓地坐下了。我相信其他的同学也从这件小事中深受启发。于老师在讲课的同时,也教育了学生如何给别人“嘴下留情”。

三:指导朗读

于老师的课以读贯穿,指导朗读也是他的一绝,经过他的指导,学生的朗读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甚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印象最深的是指导朗读妈妈重病时说的那些话。刚开始学生没有读出问味道,于老师是这样指导:如果你病了,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呢?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我们应该读谁像谁。经过于老师的点石为金的几句话,学生果真读出味道了并且读的越来越好。课中还有多处指导朗读的地方,都让人感到于老师不是刻意而为之,让学生去怎样怎样,而是顺手拈来,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引向朗读的正道上来,渐渐的培养出学生的语感,真不愧是大师啊。

于老师的课没有分段,没有去刻意分析哪个词,哪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有刻意的去提问学生,整节课就以“读”贯穿,但在“读”中水到渠成地却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读出了作者的心声,读出了父母之间平淡而又真挚的关爱。可以说,于老师不是去教书,而是教人,教会学生如何去读书,如何去喜欢读书,如何去学习语文,如何去喜欢学习。把教书和育人巧妙地融为一体,课如茉莉,清新淡雅,回味无穷。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多多向大师学习,学习大师身上的闪光点、汲取他老人家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地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去,把语文教学上的有声有色让每个孩子都喜欢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