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2-04-29 07:58:5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2、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蒙娜丽莎神秘微笑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蒙娜丽莎》图片
师:在上一课篇课文中,我们欣赏了世界名曲《月光曲》,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出示《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通过预习,你掌握了有关这幅画的哪些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作者,存放地点:巴黎卢浮宫。它被誉为卢浮宫的三大镇宫之宝之一(简介三大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
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
3、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
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本课的连接语,看连接语中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名读。
  找得非常准确。好,明确了要求,我们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老师将连接语中的要求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下,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大屏幕上的要求。
  要求:1、阅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2、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部分找出来,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探究问题1
  我们先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对,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名画的魅力呢?)
  2、画展出的不易。
  3、预设:读第5段: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6、7段。)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课文先描述了观看画展的人多、画来纽约展出不易,接着介绍了画像上的内容,最后描写了作者欣赏完画像后的感受。作者就是从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
(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问题2
  1、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自读5、6、7自然段,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标记出来,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2、研读第6段:
 ⑴ 蒙娜丽莎的微笑
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
     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呢?
     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⑵ 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⑶ 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展开了想象。)
  可见“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这些情感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
  ⑷ 体会写法:
 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和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有什么区别?
 小结:
  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1)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
(2)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当我们凝视这幅名画时,常常被她那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时隐时现,难以捉摸,引发人们无穷的猜测。
3、研读第5、7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除了对画像中微笑的描写,还有哪些描写也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A、引导读句子“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体会: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
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面前。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丰富的想象。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种没美丽神韵表现出来。
B、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象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
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
  4、小结:
同学们,作者在介绍这幅画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生动的描写,使蒙娜丽莎的形象鲜活起来。我们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所折服的同时,更为作者高超艺术鉴赏、表现能力所吸引。怪不得欣赏完作品的作者说:(齐读最后一段。)
四、布置作业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