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指导与讲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设计者:张美英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难忘的第一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就能把说、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怕“无米下锅”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忆,因势利导确定习作内容。
2.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谈话交流,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拓宽思路,给学生创设自由习作空间。
3.学习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悟,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人的方法和能力,学习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1、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
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抓住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有自己亲身的感受,但是细节描写较差,不能很好的用上学过的好词佳句。
【资源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回忆难忘的第一次。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营造交际氛围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让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请你用“第一次……”为题告诉大家。
二、激发兴趣,拓宽学生思路
是呀,从我们记事开始,就有了“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背上书包踏进校门;在学校里,第一次带上鲜艳的红领巾、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受批评……在家里,第一次敢自己睡觉了、第一次给妈妈过生日、第一次挨打……在生活中,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去了向往已久的地方、第一次看到了新奇的事物……但有一次是最难忘的、最想和大家聊一聊的,老师请同学把你的第一次写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写。
三、自由诉说,回顾难忘经历
看,同学们的第一次真是太有意义了,我真想听你们说一说,谁先说说?
指三至四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的第一次,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说。
四、小组互动,详细诉说经历
刚才几位同学说了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但他们谈得比较简略,你们听得也不过瘾,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机会说,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难忘的第一次,请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请你们详细讲一讲事情的经过,和组里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集体互动,分享难忘经历
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和大家分享?请同学们认真听,他有没有讲清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向他提问。
六、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1.听了同学们难忘的第一次,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很不平静,你们把老师也带到了那难忘的少年时期。这些难忘的第一次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在这些难忘的第一次中,我们懂事了,我们长大了,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请打开书看习作要求,看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生答师板书)
2.谁能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桃花心木》一课说说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悟?
3.对,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4.开始习作。
板书设计:
第一次……
(难忘的)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1.以肯定学生习作闪光点为主,用真诚的赏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2.通过对学生习作中流露的情感、意向的评价,唤起师生的情感沟通,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3.引导学生互动讲评,培养良好的交流、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确讲评标准
这一节课我们来讲评习作《第一次……》。谁来读一读习作要求?要求做到几点?这几点也是评价这篇习作的标准。
二、教师评选材
(一)从题目“丰”评
老师认真看了每个同学的习作,一下子被大家的习作题目吸引住了,从题目上看,大家的习作选材十分广泛。
有关成功的:《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发表作文》、《第一次当三好学生》……
有关学本领的:《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学骑车》……
有关孝敬长辈的:《第一次为妈妈做饭》、《第一次为妈妈洗脚》……
有关意外惊喜的:《第一次得到礼物》、《第一次见到远方的亲人》……
有关磨炼意志的:《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参加军训》
有关增长见识的:《第一次去北戴河》、《第一次看月食》
有关成长的:《第一次踏进校门》、《第一次写作业》……
有关独特经历的:《第一次当小老师》、《第一次当大队干部》、《第一次自己坐车》、《第一次受挫折》……
有关吸取教训的:很多同学选择高兴的、光荣的第一次来写,而这些同学更让老师佩服,他们选择了《第一次做错事》、《第一次迟到》、《第一次受到严厉批评》、《第一次说谎》……他们对待自己不足的真诚态度让老师为他们感到高兴。
(二)从内容“新”评
《第一次见老外》、《第一次得中耳炎》、《第一次当小主人》、《第一次感到幸福》、《第一次飞上蓝天》、《第一次探险》……从这些新颖的题目上,可以看出大家的习作选材十分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带来奇特的体验。
(三)从写法“巧”评
同学们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有的在习作的开头,有的在事情的叙述过程中,有的在习作的结尾,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流露了真挚的感悟,还有的同学把自己的感悟和受到的启示巧妙地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对话写出来,从表达方法的运用上更胜一筹,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三、小老师评
请习作批改小老师逐一汇报有关字、词、句的批改情况,对没有出现错别字、不合适词、不通顺句的同学教师给予表扬,同时肯定小老师的辛苦劳动,并提出要求,激励小老师继续认真批改,提高效率。
四、师生共评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要求我们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悟,我们大部分同学做到了这两点,老师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们一起讲评几篇习作。
1.出示一篇在两方面都表现突出的习作,引导学生讲评。同时再次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于自己习作的表达。
2.出示一篇能把事情写清楚而没有写出自己感受的习作,引导学生评出优点与不足,提出建议。
3.出示一篇能较好写出自己感受而事情写得不够清楚的习作,引导学生评出优点与不足,提出建议。
五、总结讲评
鼓励学生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
板书设计: 习作《第一次……》
(难忘的)
事情写清楚
要写出感悟
一、 激情导入,确立主题
(一边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一边播放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
师:听了这首《爱的奉献》,看完这些图片,老师相信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大声地说出来。
师:是呀!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我们就来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反思:学生听了歌曲《爱的奉献》,看完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图片,充分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表达,巧妙地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师:请同学们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重点要抓住什么?
师:那么怎样在习作中突出“关爱”这个重点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反思: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来写,明白要在所写的事情中表达真情实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
三、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师: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同学们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然后交流习作方法。
生:如《穷人》中的“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里采用心理活动描写,我从中桑娜矛盾的心理中体会到她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品质。
生:如《别饿环了那匹马》中的“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过来,让我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这段话采用了言行与神态描写,从而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生:在《唯一的听众》中“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采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
……
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生:要选准方法。
师:对了,我们要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板书:选准方法 细致描写)
[反思:利用回顾课文引路,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联系生活,拓宽思路
师: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如长辈与晚辈之间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邻里乡亲之间的……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材料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交流
生:有一次下大雨,我没有带雨伞,就站在学校大堂等雨停。黄老师下班看到后,就让我钻在她的雨衣后面用摩托车把我送回家。
师:是呀,师恩难忘。
生:我要写的是我家邻居。他不仅酷爱学习,还很有爱心。记得在四川大地震的募捐活动中,他把自己所有零花钱都捐给四川的人们。
师:这个人真值得写。
生:有一次,我送作业本到老师的办公室,由于作业本太多,十几本本子掉在地上了。正好有一位同学从旁边路过,就帮我拾起了本子,还帮我送到办公室。
师:这个同学真热心,你选得非常准。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交流当中,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能够选择身边不同的人来写。
[反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启发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材料,进入一种渴望写作的积极状态。]
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师:是呀,在家里你们得到亲人和邻居的呵护而健康成长,在学校你们又得到了老师辛勤的栽培和同学热情的鼓励,在外面你们还继续接受着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的热心帮助,我想这一件件事情都感动了你们,但你们把它写下来后是否也能感动别人呢?
生:能。
师:让咱们用笔记录那一次次感人的经历,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1)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3)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00字。
师:请同学们齐读“温馨小提示”。
(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上以最大的限度拓展习作练习的空间,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胸中的材料厚积而薄发,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
六、展示片断,捕捉亮点
师:现在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
师:下面请同学们推荐你认为写得比较好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的同桌写一位“舍己为人的叔叔”写得非常生动。“熊叔叔像箭一样冲到拖拉机旁边,猛地跳上车把孩子抱住,一下子又跳到地上。”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真实再现了人物的动作,值得我们学习。
生:这是我的同桌写的,写得非常美。“外面寒风呼啸,风娃娃抱着树枝打转,像一位位姑娘在翩翩起舞。” 我觉得这里写得很传神,更加衬托出妈妈对“我”关心。
生:我的同桌也写得很动人。“奶奶补得是那样认真,灵活的手指在来回穿梭,慈祥的眼神注视着衣服,像深深的潭水……”这里的动作、神态描写很细腻,能较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
师: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写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从同学们所写的片段来看,大部分写得还是不错的,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来刻画人物,有的同学还恰当地使用了修辞,使描写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回家根据习作要求认真完成习作,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片断中的亮点,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懂得关心和爱,从而积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写出触动人心的作文。)
七、布置作业,尽情发挥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课后语:“积极的诱导可以引起学生写作兴趣,愉悦的心情可以促使学生细心观察,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在设计学生学习方案时,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激发他们的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在习作中愿学、乐学。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文章的精彩之处,展开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
2.通过讨论、修改,懂得可以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能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3.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读他人的文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回顾要求,明目标。
1、回顾作文评改的要求 2、回顾已写在作文中的习作要求,让要求更明确。
[设计意图:重复说明评改的激励机制,意在激起学生参与评论和修改的热情及动力,让他们兴趣盎然,充满信心。]
二、对比赏析,悟改法。
1、展示同内容的正反几个片段,引导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2、文章的头尾写得好坏,也由同桌评出,再由作者本人感情朗读,学生要边作记录。
3、选择较好的习作做全文播放,边引导学生分析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楚。
[设计意图:示范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欣赏中吸取、借鉴,丰富积累,引发新的灵感,不仅比较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都得到提高,而且悟出修改的方法,明确评改方向。]
三、分组评改,互启发。
1、分四人小组互评,提意见,可以是向作者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说出你的修改办法。
2、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也可利用这个机会,对个别小组再做评该示范。
[设计意图:小组互评,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讲评、学会讲评,并在练习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放飞思绪,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四、自评自改,练改法。
给足时间,学生练习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修改;师巡视,及时表扬、纠正或进行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扶---半扶半放”的练习过程,学生在这个“放”的环节里,就顺手了。师巡视时边有意无意地表扬“XX,写得真精彩!”,会使学生修改的劲头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