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1945年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信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本课上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鲁迅“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部分。
由于学生离鲁迅所生活的年代久远,加上生活阅历所限,对鲁迅及当时的社会了解极少。怎么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方面,我觉得本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三点:
1、创设情境、拓展文本,激发学生情感。首先是教学环节上的特意安排,由于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先描写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再通过周晔的回忆引出四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的品格,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创设了吊唁鲁迅先生的场景,每学完一件事补充巴金在《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描写人民吊唁鲁迅的资料,让学生有感情重读第一自然段描写周晔当时心情的语句。从而抓住本文情感主线,反复诵读,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爱之深,痛之切,使学生在情感上自然而然与周晔产生共鸣,激发起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
2、抓重点词、仔细品味,构建人物形象。在学习鲁迅“救护车夫”部分,让学生找出具体细节描写的语句,通过环境描写的品读让学生进入情境后,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描写中“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来推敲,特别是“跪”字的品味,让学生知其意、感其情,从而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关怀和热爱,构建起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伟大形象。
3、抓住细节描写,渗透写作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因此课文的教学要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素材。而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同时,我适时地渗透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由于是展示课,还是有点紧张,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流畅,对于学生一些超出我预设的课堂行为没有巧妙地处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