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在开会前、开会时会场上场面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学情分析 :
本班学生在预习时基本能扫清生字词语障碍,能理清文章脉络。由于开国大典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不够,不能体会到胜利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开国大典》情景朗读资料,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交流感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
(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三、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观看开国大典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在品读重点词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我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学生能准确抓住“一齐、欢呼、欢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再如学习“升国旗”部分,学生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句子包涵的情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体会“站”字背后的言外之意,对文本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才能别样精彩。
不足之处:学生写课文梗概要加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