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正确读写、理解新词。
2、理解这次交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这次交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2、学习遇事周密思考、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这次交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2、学习遇事周密思考、机智灵活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赤壁》、看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1、同学们观看电影《赤壁》、读过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谈谈你对其中人物的了解。(生简谈)
板书课题,解题。
赤壁:地名,战:战争、战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题意?(在赤壁发生的一场战争。)
2、哪位同学能介绍下这场战争的背景吗?(生介绍,师补充:公元208年,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率领80万大军南下,为了抵抗曹操,孙权、刘备结同盟,派周瑜带领3万大军,占据江南赤壁,两军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地图帮助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了解火攻分哪几步实施。
1、同学们都知道,这次战役东吴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是因为他们采取了火攻战术。文章哪些段落是介绍火攻的经过的呢?(5—11自然段) 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呢?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边听课文朗读,边把它们概括出来。(生听后交流概括、反馈。)
(1)火攻的第一步是干什么?(黄盖写信诈敌)
A\黄盖在信中是怎么写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介绍了?(第5自然段)生读信的内容。
B、思考:黄盖给曹操的信有几层含义?
(3层,一是东吴兵少,二是东吴必败,三是愿意投降)
C、分析:“自不量力”和“拿鸡蛋去碰石头”黄盖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他抓住了曹操自高自大、轻敌自傲、不可一世的弱点,迎合曹操骄傲的心。)
D、为什么黄盖在信中强调带上兵士和粮草投靠曹操?
(突出了他投降的诚意,使曹操见了黄盖的船队而不起疑心,没有防备)
E、曹操相信了黄盖的话吗?(相信了)从那句话可以看出?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2)已经赢得了曹操的信任,下一步该干什么?(乘风攻敌)
a、当曹操看到黄盖的船队驶过来,他有防备吗?(没有)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曹操只道是.....那儿想到防备。)
b、指导朗读,读出曹操狂妄自大的语气。曹操为什么毫不怀疑?
(他的兵多,加上黄盖的信,而且大旗上写的是“黄”字)
c、黄盖果真带上兵士和粮草来投降了吗?他的船上装的是什么?读句子
(不是......也不是.....而是......)
(3)顺着东南风,黄盖的船队快靠近曹营了,火攻的第三部是什么?(火烧曹营)
a、黄盖为什么叫兵士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处点火?(远了:烧不到曹军的船队,曹军有时间反击,近了:怕曹军发现)
b、文中哪句话突出了火攻的威力大?(9—10自然段中)
(4)此时周瑜在干什么?火攻的最后一步是什么?(追兵掩杀)结果呢?(曹操丢盔弃甲,曹军大败)
(二)、讨论火攻与东南风的关系
在火攻这四步中,你认为哪部起关键作用?火攻之所以能大败曹军,东南风起着关键作用,课文几次提到东南风?说说火攻与东南风的关系?(生找句,读句,讨论关系)
(三)、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
这次战役东吴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采取了火攻战术。那火攻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想到用火攻?试从文中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生找句,体会)(火攻是黄盖提出来的,周瑜也有此想法。一是敌强我弱,不宜持久。二是曹军不习水性再加上曹船相连,不利行动。三是战船及其帆篷等都是易燃物。)
四、总结全文 升华主题
讨论并分析:
1、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曹操为什么会惨败?
2、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
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介绍了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的经过及结果。
2)文中写道,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至于什么计策?没有马上写出来,而读后我们就明白了,这在文中起设置悬念的作用,既激发读者兴趣,为下文埋伏笔,又避免了内容重复。
3、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想法,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谦虚不能骄傲,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要善于分析,克服困难。)
4、教师总结全文: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它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使曹操失去可统一天下的实力,这也为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紧抓住让学生研读以少胜多的有关句子,让学生在读、议、悟中明白是因为黄盖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利用天时地利,经过周密部署才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在读议的过程中不但感悟了文本,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中读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在交流、讨论、合作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教学时做到读议结合,以议促读,以读促悟,以悟导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