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语言的运用文句之文言文基础知识
考点归纳研读
名师解疑释惑
考点归纳整理
考点1:读准字音,重视文言文异读现象;了解词的本义和引伸义
考点2:背诵积累文言名句,了解文学常识
考点3:读准句逗,注意文句的停顿、节奏
考点4:古字的通假现象
考点5:辨明古今词义的变化;辨析一词多义
考点6:理解、鉴赏、运用文章名句、警句分析问题
考点7:掌握词类活用现象
考点8:掌握文言作品中的成语及尚有生命力的实词等
考点9: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考点10:准确理解文言句式
知识要点研读
一、文言句式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以下几种:
1、判断句。用者、乃、为、则、皆、悉、即、非”等表示判断。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2、省略句。 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省略现象更为普遍。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情况: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包括介词的宾语)、省介词、省量词。翻译时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鉴别所缺的 成分或词语,然后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3、倒装句。 倒装句是指与现代汉语比较,词序有变动的句子。翻译时要把它还原出来。倒装句大致有以下一些类型: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
二、通假字
要了解通假字的特点,正确解释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音同形似:例如:虚——墟,坐——座。
2、音近形似:例如:属——嘱,见——现。
3、音同形异:例如:亡——无,指——直。
三、文言默写
文言默写题是中考语文的传统题型。默写题主要有五种题型。
1、直接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写的文句(多为名篇佳句)。其形式为出上句写下句,或出下句写上句,或出两头写中间句。
2、理解型默写题。这类题型都给出要求,根据“要求”作答。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课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考生只要熟悉原文内容,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就不难写出对应的内容。
3、迁移型默写题。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注重迁移,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规定的答案。
4、运用型默写题。它设置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展开联想,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其中,使之与文中的具体语境相吻合。
5、赏析性默写题。在运用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考生的潜能,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佳句的理解赏析能力。
4、赏析性默写题将古诗文默写与赏析结合在一起,试题新颖灵活,答案丰富多彩,是考查考生创新能力、激励考生展示其语文才华的一种好题型。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默写题,都要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但从上面的题型看,古诗文默写重在理解运用。因此,在学习古诗文时,就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内容,在记忆的同时求得理解。记忆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记忆的生命力之所在。
四、文言实词
1、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初中阶段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一些多义词,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2、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可以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去加以辨析。
3、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词类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但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五、文言词义辨析
1、古今词义辨析。文言文中,有一部分词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学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率妻子臣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绝境”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妻子”在文中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词,仅指“丈夫的配偶”;“绝境”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2、一词多义辨析。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如“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前者的意思是“特意”,后者的意思是“原来、原先”。
3、词类活用辨析。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常常是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某种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
思维能力拓展
1、复习文言文默写。理解型默写题考生只要熟悉原文内容,理解其含义和作用,就不难写出对应的内容。迁移型默写题具有迁移性和综合性,属于归类记忆背诵默写题,考生应具有较强的的联想能力和扎实的语言知识,答题时要根据指定的类别写出若干诗句来。运用型默写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设题时古为今用,与现实联系紧密,属于学以致用的题型。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课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文言文词语注音。此项涉及到文言文中的生难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对生难字,要下苦功牢记课文阅读提示、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中明示的字音。多音字则要注意三种情况。一是破音异读,即为了区别不同词性和意义而改变通常读音的字。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中,根据语意,“食”是动词,“喂养”、“饲养”的意思,应读为“s”而不应读为“sh”。二是通假异读。当甲字通假为乙字时,就应读为乙字的音。。三是古音异读。如姓氏、人名、地名、族名、物名等,应按保留了古音的传统或习惯读。
3、文言文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4、文言实词解释。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尤其是细微的差别)。对于学生来说,“迥异”的易于掌握,“微殊”的常常搞错。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把“鼓”解释为名词“战鼓”或“鼓声”,学生很容易看出错误;可是若把“再”译成“又一次”,学生就容易混淆。
典型例题解析
精确制导突破
例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策之不以其道 ________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________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