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高考语文寒假复习指导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8-02-08 19:48:26

高三语文复习对学生来说,最关键的实际上是三个词:积累、感悟、提高。新课结束以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知识一点点梳理,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不少。但是否真正掌握以至于形成能力,就很难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可能留下的只是一些知识的碎片,能力其实并没有真正提高。但是在学期中间,学校呈小跑状态,自己可以调控的时间很少,留给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当然更少。现在好了,寒假到了,终于可以有些自己支配的时间了。

那么,应该如何最有效地用好这段时间,以实现语文能力的突飞猛进呢?我认为有两个关键词:整理、感悟。这两个词不是分别去做的,而是“在整理中感悟”,然后才有望在感悟中提高。

(1)整理?怎么整理?首先要把本学期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发放的材料及所做的练习、月考等试卷整理出来,按先后顺序或类别归类,放进不同的文件袋里,然后从头看起。当然前提条件是试卷、资料上有过更正、教师批改等。建议看得细一些,看看哪些已经明白了,记得还很牢固;还有哪些当时不明白,现在再看,觉得已经很清楚;还有哪些会有突然的顿悟——这些地方对你更重要——因为感悟越多说明收获越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命题规律;一是答题思路。当然,还会出现一些仍然不明白、没有掌握的地方,要做好标记,或者干脆抄下来,以便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些试卷、资料应该可以涵盖所有高考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能力点了,而且这些东西浸透了你的汗水与教训,你的感受最深,最易于形成感悟。

(2)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补缺补差。前提是你对高考的考纲比较熟悉,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比较熟悉。首先要明白在教师已进行的复习中,你还有哪些东西没有掌握,你计划什么时候解决它,有没有时间表?我们要做个明白人!俗话说“死也要死个明白”。寒假的时间真的很有限,要做的事情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会很多,我们要“以我为主”,不要在慌张、迷茫中迷失自我。所以,找出自己的软肋并从而集中时间攻克它,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哪怕只有两天时间也可以攻克一个知识点吧?泰戈尔曾说得好: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3)另外,至少熟悉一个作文话题。如果有可能,结合各大媒体的年终盘点,熟悉一下本年度的热点、冰点话题。所谓熟悉,指的是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够对其做理性(哲学的、文化的)的思考。这是正向的,还可以逆向去做一做。即按照主题分好类,再搜寻可以用来丰富思考、类比联系的生活事实。这样来回做一做,就可以实现时政材料的素材化、论据化了。

如果没有条件做这些事情,整理教材也可以达到目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发生的事,其基本模型古代都发生过,而且古人、前人都思考过,所以按照主题或按照人物、事件将教材归类、提炼也可以达到目的。比如,“秦的兴亡”等事件;比如,“孔子、庄子、项羽、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历史人物;比如,建构“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思想意识等。甚至,我认为,年年高考同一题,如果你确实时间很紧,那么就只熟悉一个人物、一个话题、一个主题也可以。但,前提是,必须十分熟悉且有自己多方面的思考。这样做了,作文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比如,如果很熟悉“关注底层人物命运”这个话题,就既可以以这个材料去写作“我想握住你(底层人物)的手”(2006高考作文),也可以去写作“必须跨过这道坎(和谐社会建设中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等社会问题)”(2007高考作文)。

Tags:

作者:佚名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