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1-27 08:56:05

一、       内容及其解析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层级D在高考中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虚词。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2)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  (3)成语使用。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二、目标及其解析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
    成语数量庞大,尤其是有一部分成语极易混淆,因此学生在使用时常误用。这就要求学生把握误用点,在识记时记牢、记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整个的教学中,准备使用信息技术即课件上课。因为使用幻灯片,有利于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同时保证课堂容量。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 本专题的命题热点有哪些?命题形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让学生清楚“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这一考点的考查方向、命题热点与形式,从而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知识介绍: 

1、           对于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近义词的使用和词义辨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音近义词,二是异音近义词。
2、           对于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副词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二是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

3、           实词的考查侧重对语言环境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兼顾,注重考查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见词语。
4、           虚词的考查关联词是热点,兼顾介词、副词、助词,题型主要有三种:一是选择填空,二是判定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三是直接在文段中填写虚词。

例题1:(2010年全国卷Ⅱ18题)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4)
  停止 损害 设立 具有 核实 侵害

  咨询 维护 存在 叫停 保护 免受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是文化部指导下的企业自律行为。先期试点的六家网络企业将建立服务页面, _ ① 专线电话等,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网游监管提供_ ② 与服务。家长可实名举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的游戏账号,网络游戏企业_ ③ 之后,将根据家长的要求,依法限制或_ ④ 对该未成年人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

目前,一些网络游戏不同程度地_ ⑤ 低俗、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这严重_ ⑥了那些沉迷于网游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实施网游监护工程的目的是要_ ⑦ 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使他们_ ⑧ 不良网络游戏的侵害。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专线电话”与“设立”搭配,服务页面和电话的作用是咨询和服务,举报后的行动时核实,“叫停”的主语应该是执法部门,而不是企业,故④应选“停止”,⑤应选“存在”,“侵害”不能和“身心健康”搭配,应选“损害”。⑦⑧很明显要选“保护”和“免受”。故答案为:①设立,②咨询,③核实,④停止,⑤存在,⑥损害,⑦保护,⑧免受。

例题2:(2010年全国卷Ⅱ19题).在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① 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 ② 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 ③ 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繁 琐难懂。 ④ 这也不能全怪那些作者, ⑤ 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①为转折关系,②表示严重的后果,③“就”和“一”搭配,④让步关系,⑤解释原因。故答案为: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正确表达逻辑语义关系,即可给分。)
变式练习

1(20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_受损。

A.国是 况且 荣誉  B.国事 何况 名誉
C.国是 何况 名誉    D.国事 况且 荣誉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词语(实词和虚词)的选用。对于词语的选用,考生主要是通过平时的积累,运用扩词法、造句法、语感法、近义词区别法等进行选择。其中,同音近义词难度稍大,主要从适用对象、范围,词法功能、附加色彩(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词义轻重等方面加以辨析。对于本题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答案】 C
2(20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实词)的选用。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考生不必逐空选择,只需要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两空即可。选择时,组词造句法最为适用,也最为实用。如: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画山水,应该选用“擅长”。  【答案】 B

问题二:正确使用词语这一专题有哪些基础知识需要了解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概述这一部分知识,让学生对词语部分有一个整体了解。

正确使用实词
    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要把功夫下在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别:从词义上辨析,从用法上辨析,从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正确使用虚词
1.准确把握虚词的词义。

一些虚词除了有它的语法功能外,也有它特定的意思。例如“以至”和“以致”。“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他狠狠地咬了一下手背,以至在手背上留下了深深的齿痕。 “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例如:他没有认真复习,以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2.掌握填充关联词的方法。

(1)所填的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 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3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 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人于:一是总观全题.分清 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其二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 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心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⑴成语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⑵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表达了人们的经验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⑶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吹牛皮、开后门、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跑龙套、吃大锅饭、打退堂鼓、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惯用语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

⑷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⑸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起辅助作用,类似谜面;“注释”近似谜底,表示歇后语的基本义;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来,让人猜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两类:①会意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万年松树,千年芭蕉——粗枝大叶”,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②谐音型。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上鞋不用锥子——针(真)好”,后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歇后语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内容要健康。

 
问题三:本专题方法总结

(一)传统技法
传统技法,就是利用传统的同义词的辨析方法来解题。它包括词义法、词素法、词色法、词性法以及词用法。

1、词义法
词义法,就是根据词义来辨析选用同义词的方法。词语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是我们辨析同义词的基本前提。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都是我们辨析同义词的切入点。

 
例题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000年高考)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 品味 赞扬
解析:此题考查在特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①句要从“云集”“聚集”两词中挑选一个,可从词义的角度来辨析。“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它含“来自四面八方”之意;而“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只有“集中在一块”之义,故①句只能用“云集”。②句要从“品位”“品味”两词中挑选一个,可以利用词性法(见后文)来辨析。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动词,从语境看,②句只能用名词“品位”而不能用动词“品味”。③句要从“赞扬”“赞叹”中选一个,可从词义的范围、程度来辨析。“赞扬”是“称赞表扬”的意思;而“赞叹”除了“称赞”义外,还带有“佩服(心折)”之义。前者范围大、程度轻,后者范围小、程度重,故③句只能选“赞叹”,此题答案取B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词素法
词素法,就是通过区分不同词素来辨析选用同义词的方法。许多同义词都含有不同的词素,而词义的差别正是由这个不同词素造成的,在辨析同义词时,要善于抓住这个因素。

 
例题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996年高考)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__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__什么都不得不__。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解析:“装载”“承载”的不同词素“装”  承”,正是辨析的侧重点。“装载”的意思是“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它是主体自己发出动作;“承载”的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它不是主体自己发出的动作,据句中“使”“让”的出现,可判断第一处空线应为“承载”。由此排除AC项。BD项利用较异法(见后文),可去掉选项中相同的成分而只区分“徘徊”“ 徜徉”或“舍弃”“割爱” 两组同义词中的一组即可。利用突点法(见后文),辨析“舍弃”“割爱”。“舍弃”的意思是“放弃、不要”;“割爱”是“让出或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与文中“什么”相应的是“舍弃”,包括了爱与不爱之物,有些虽爱,但不是“必不可少之物”。此题不难得出正确项为B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 “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协是协力的意思;偕是一起的意思。

 
3、词色法

词色法,就是根据词语的不同色彩来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词色属于附加意义,它是词义中不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部分,但也是理解词、使用词的重要根据。附加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意义。感情色彩,即词义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语体色彩,即书面语和口语。赋予词语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关,道德观念变了,词的感情色彩也随之变化。一个词带不带感情色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
 

例题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001年高考)
①这位发言人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解析:①句要从“庄重”“郑重”两词中挑选一个,可从词色的角度来辨析。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对美方军用侦察机撞毁我方战机的事件进行表态,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感情态度色彩应是很明显的,所以要用表“严肃认真”意思的“郑重”;而“庄重”常用来形容“个人言语或举止不随意、不轻浮”,如“态度庄重”“神情庄重”等。用“庄重”来形容外交发言人的谈话显然就不合适了。可以排除AC两项。②句可采用突点法(见后文)解答,句中是说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的实地练习,句中有“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等语境标志词,就决定了这里只能用“演练”;而“演示”意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显然与句意不合。这样,又可排除B项,用不着看第③句即可知答案选D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