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9-09 15:02:40

一、试卷总体分析

    2010年重庆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贯彻了课程标准要求,打破了教材版本局限。与前几年中考试题相比,实现了稳中求新,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一)试卷结构相对稳定:

1、试题仍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客观题),分值20分,占总分的40%,其中有两道题为时事政治题4分占总分的8%;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主观题),分值30分,占总分的60%。

2、试题以“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国情国策知识”三部分内容为主线(其中,道德知识占20%,法律知识占30%,国情国策知识占40%,时事政治占10%;而从今年中考试题看,道德知识占16%,法律知识占28%,国情国策知识占48%,时事政治占8%),以发生重大经济、社会等事件为背景,通过文字、图表、漫画等多种方式,围绕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主观题仍以主题栏目方式呈现,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二)试题的主要特点:

试题注重体现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导向性。一是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凸显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重大时政热点,突出时代性,试题以一年来的重大时政背景为依托,侧重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四是试题更具开放性,立意能力化,注重联系考生生活实际,符合初中毕业生的认知特点;五是试卷形式新颖活泼,设计简洁生动,展示人文关怀,体现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三)学生得分情况:

从统计数据分析,全县最高得分49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29.957分;30—38分数段的不少,但高分段(40分以上)比较少;难度值适中。
    二、试卷具体分析
     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严格依据课标和考纲,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双基”,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感悟中成长。   

 1、选择题部分,选择题共10小题,计20分,得分率较高。
    学生普遍只错在几个题目上,绝大部分学生错在第5题,是关于对合法财产的收益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的理解;许多学生错选为处分权,这反映了学生对这几个权利理解的欠缺,初中学生应该认识到专利权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用专利权与服装厂协议并从中获利,并不是卖掉自己的专利权,而是在享有专利权的基础上获得的收益。所以,对合法财产的四个权利的理解应引起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重视。选择题的第7题、第9题、第10题都有极少部分同学出错。

2、非选择题(主观题)
    第11题漫画题,命题内容体现了教材的重点(竞争与合作及其相互关系),选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问较新颖,通过对漫画的观察,理解,内化为自觉行动。从学生得分来看,多数学生得分为1—3分,4分的不多。部分学生能写出漫画所反映的竞争,没有看到合作,更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失分情况是:
   (1)看图不仔细,没有看出合作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审题不准确。第一问是表达了什么道理,第二问是简要说明理由,即为什么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需回答的是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3)答案内容脱离了材料,甚至在书本中摘抄一段,不能扣题分析,语言繁琐而不得要点。
    建  议:加强漫画题的针对训练,培养学生答题技巧。
    第12题考查的是公民享有的继承权;此题得分率较高,一般都能得3—4分。主要考查的是对继承顺序的理解,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继承权的法律依据、如何维权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值较小。         

建  议:平时教学中要强调用政治的专业术语回答问题,不用口语,力争高分。
    第13题是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难度不大,得分率却不高;一般在1—3分,得4分的不多;失分原因在于对问题的理解或是审题的不准确,要求回答党的惠农政策的感想,你认为从哪些方面写?部分学生只将思维固定在热点材料中的惠农政策,而没有联系教材知识,即国家实行惠农政策的原因或意义;只要能审出这样的问题,答案就变得简单了。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了热点和教材知识,得了满分。   

建  议:
    1、平时练习时要求学生语言要规范,尽量用政治专业术语答题,语意表达清楚;

2、要练习如何审题,热点与教材知识的链接。
    第14题的设置有较高的考试价值,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精神。
    1.从试题选材来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对校园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突显对学生的安全保护。   

2.从题型设计来看,三小问分别是基础知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第(1)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第(2)题考查学生对教材观点的理论概括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在实践中如何做的问题。
    3.从答案组织来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思维很开阔,符合实际,贴近生活,尤其是第(3)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第(2)题的参考答案,个人认为可适当延伸。
    学生得分反映的情况是:
    答案在理论上大部分符合要求,但也发现了考生素质的明显差异。从答案中反映许多考生在思想政治课理论基础、学习效果方面表现还很不到位。主要表现有:
  (1)审题不清,对题目考查要求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如第(1)题,考查的是哪些特殊保护,学生却回答的是保护了哪些权利?所以得分率非常低。
  (2)答案缺乏条理,“很乱”,难找中心、要点;
  (3)思路不清晰,东拉西扯;
  (4)语言组织能力不强,缺少学科专业术语,白话较多,说理不清。
   第15题出得灵活、新颖,重视考查具有重大时代特征的热点问题,即青海玉树大地震灾害为背景材料设问,设问的角度把握展示了命题者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第(1)小问,既要联系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又要联系民族精神等。本题的总体得分情况较好,这与本题紧扣时政热点和书本基础知识有很的关联。总分为6分,考生得分平均为4分,得分率为67%,其中第2小问得分相对较高。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