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哲学常识总复习一览表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主干知识串联
| 
             经济学  | 
            
             哲学  | 
            
             政治学  | 
        |
| 
             物质决定意识  |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国企改革措施的提出;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建立健全措施;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均体现了该原理。  | 
            
             物质决定意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体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联系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的哲学依据。  |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正确对待货币,反对金钱万能论;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遵守职业道德; 劳动合同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政策;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市场交易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格促进作用。  | 
            
             “一国两制”的意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的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主干知识串联
| 
             经济学  | 
            
             哲学  | 
            
             政治学  | 
        |
| 
             联系地看问题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体贴币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利率成反比;三大产业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家庭收入、物价水平、人口因素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等均体现了该原理。  | 
            
             联系的实质是矛盾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均体现联系的观点。  |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当代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等均体现联系的观点。  | 
        
|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商品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即货币流通规律。  | 
            
             规律是一种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宗教规律;中国共产党做到科学执政要尊重执政规律;  | 
        
| 
             发展地看问题  |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 
            
             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原因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的状态分为量变和质变;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人民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符合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 
        
三、坚持矛盾分析法
主干知识串联 .w.k.s.5.u.c.o.mwww.ks5u.com
| 
             经济学  | 
            
             哲学  | 
            
             政治学  | 
        |
| 
             对立统一观点  |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等均体现了该原理。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均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  | 
            
             国体与政体、民主与集中、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均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  | 
        
| 
             矛盾的特殊性  | 
            
             货币的发行大体经历了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现在迎来了电子货币时代,体现了事物在不同的阶段矛盾呈现不同的特点。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次矛盾与主次方面均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形式。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政策(“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都渗透和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 
        
|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  |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与具体科学;联系与联系的具体形式;运动与运动的具体形式;哲学上讲的斗争与一切具体矛盾斗争。  | 
            
             国家性质与我国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与我国国家职能;政体与我国的政体;国家机构与我国的国家机构;  | 
        
|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形式;  |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抓主要矛盾  | 
        
|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成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居主体地位  | 
            
             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形式  | 
            
             “一国两制”等;中国共产党与八大民主党派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