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高三政治第二次研讨会资料专题四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7-12 15:52:26

高考时事热点专题解读

专题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热点分析

时事点击1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

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0081215日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以更好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更好更快地把我国科技事业推向前进。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讲话中指出: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谁不重视科技,谁就要被淘汰。一个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事业,必须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才有光明的前景。

⑷.200885日召开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透出信息:去年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位。全省科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国省份第二位,去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49%。这些生动的数据表明,江苏科技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

【分析导航】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这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4.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发展的观点。

3.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4.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中共中央建议“十一五”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党的科学执政以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2.政府应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文化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政府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政府更好地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良好创新环境,来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

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重视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增强国家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

 

时事点击2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89252110分,我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七号飞船。参加此次飞行的三名航天员分别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七”发射升空后,在341公里的高度绕轨道漫游。在这个轨道高度,翟志刚打开绕地飞行的神舟七号飞船的舱门并步入外太空,成功进行了30分钟的太空行走。928“神七”成功返回地球。

这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尝试。它彰显了中国在研制高度可靠而强大的运载火箭以及航天员在太空中生存所必需的系统方面的成功。对于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人来讲,该计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成功和技术实力的有力象征。外电认为,此次太空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风险最大的一次。我国毫不掩饰自己在宇宙开发方面的雄心。专家们指出未来中国将实施航天器对接,创建太空实验室,进而建立自己的轨道空间站。

【分析导航】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科技水平的提高表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的进步可以使生产工具得到改善和更新、劳动者素质和劳动对象的利用水平得到提高,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进步,进而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科技进步的经济学意义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航天事业和其他科技事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

3.在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家用于航天事业的经费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支出,体现了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作用。

4.生产决定消费,它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经济具有促进生产和动力功能,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神七成功发射,可以带动教育投资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消费,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党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实施对国家和社会政治领导的体现。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飞船的发射成功,与相关国家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分不开,体现了国家履行经济和文化的职能。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各国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以便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足于世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4.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完全出于和平目的,也是对人类科学与和平事业的贡献。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