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政治科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第四、第五课 我们的人身权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09 22:11:59

我们的人身权利  

(八年级下册第四、第五课)

   

考点: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不可辱(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和表现)P34-35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属于精神性人格权之一,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方面)

2.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⑴名誉权(含义及侵权表现)P3539

⑵肖像权(含义及侵权表现)P4042

⑶姓名权(含义及侵权表现)P4244

★⑷隐私权(含义、保护的必要性及侵权表现及维权方式与自我保护方法)P48-55

⑸荣誉权(只要求能区别于名誉权即可)

   

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复习讲解与训练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复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人格尊严。       

二、          重点问题分析:       

以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案例判断人格尊严权的不同内容;结合案例,分析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格尊严权,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注意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中的“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考点加以理解)       

三、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人格权,属于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的是(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2、关于人格尊严权,有下列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     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有些动物也有人格尊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王某乘邻居外出期间,在邻居上写满恶毒咒语。王某的此举侵犯了他人的(           

A.生命健康权         B. 名誉权                C. 隐私权      D. 人身自由权       

4、提到照片大眼睛,人们都知道它是希望工程的标志。照片中的小姑娘叫苏明娟,她那渴望读书的双眼曾打动无数同胞,令千万善心人士为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而慷慨解囊。希望工程宣传图使用大眼睛苏明娟的肖像,没有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害,这是因为(            

A.未成年人不享有肖像权                     B.照片用于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       

C.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                 D.受教育权比肖像权更重要       

5、一青年男子在报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非常满意,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他把同事的一张照片寄过去,说照片上的人就是自己。这名青年男子的做法侵犯了公民的(          

A. 名誉权         B. 姓名权           C. 隐私权            D.肖像权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A. 广告商张某未征求梅某同意,就把梅某的肖像印在广告上       

B.胡某对季顺不满,当着众人面,损毁季顺的照片       

C.影楼老板程某与郎军打了招呼,但未得到回复,即把郎军的照片贴在了门口橱窗上       

D.彭某将社会青年明芳损毁交通标志的行为拍摄下来,后在报刊上予以曝光       

7、德沃金说: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一种作为同类而受到其他人最低限度尊重的权利。他所指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财产继承权       

8、在北京,银行对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实际信用审查制度,信用等级达“AAA”的,最高贷款比信用一般者高30%.上海市民可以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仅凭自己良好的信用向银行借钱。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针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信誉良好者最高可贷10万元。这表明(            

A.名誉权是人格尊严权中的核心权利        B.维护良好的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C.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D.有良好名誉,可获得经济利益       

9、在成都的一家超市入口处,竖起了一面独特的公告牌,上面是近两个月来该超市抓获的10个偷窃者的照片,并附有警示标语:做人莫作贼,作贼最可恨。对该超市的做法,有下列不同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B.正确行使了自己的权利       

C.侵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是违法行为                 

D.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10、张祥是八(4)班学生,经常迟到早退,他在校门口警卫室设立的考勤记录卡上从来不写自己的姓名和班级。有时他填写(8)班陆某,有时他填写八(2)班李某。张祥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隐私权     肖像权    隐私权       荣誉权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大学生刘浩喜爱文学创作,在向文学刊物投稿时,常以小草署名。刘浩现学行使了(            

A.姓名权                 B.肖像权              C. 隐私权         D.荣誉权       

(二)、非选择题。       

12、小赵的父亲早逝,自己从小被继父刘东抚养成人。由于心存感激,在妈妈的支持下,小赵决定改姓。可这一做法却遭到爷爷的坚决反对。爷爷认为自己的孙子怎么也不能改作他姓。小赵可以改姓吗?为什么?       

      

      

      

*           

*              

*           

四、实践与运用:       

 2006530 ,杨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杨某迼成了极大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杨某实施报复,而杨某则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法院判决发短信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元。       

1)短信发送人侵犯了杨某的什么权利?       

   

   

*              

2)请对杨某及其亲戚的行为进行评价。       

      

      

   

   

*              

      

3)法院对短信发送人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              

      

      

4)你从这一案例中还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D       6.D      7.C      8.D      9.C      10.B     11.A       

12. 可以。公民依法享有姓名权,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作为未成年人,小圴变更姓名的举动,已经取得监护人的支持,符合法律规定。爷爷反对小赵变更姓名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干涉他人姓名权的行为。       

13.1)名誉权、人格尊严权       

2)杨某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当寻求法律挂号信,依法维权。其亲戚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实施报复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没有依法维护杨某的合法权益。       

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一切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4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增强公民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学法、守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八年级下第五课复习讲解与训练 隐私受保护       

一、复习目标: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个人隐私       

二、重点问题分析:       

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老师等拆看学生日记或信件等案件,分析未成年人隐私的内容及保护方式、途径:与子女谈心交流;观察子女日常行为;留意子女日常行为;找老师或孩子同学了解子女在校表现。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三、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个人隐私的是(             

A.  发表文章用的笔名       B.身体上的缺陷        C 个人的行李      D家庭的住址       

2、“ 一米 线”是银行、邮局等窗口昍务行业为防止客户的个人账户、储户密码等信息被泄露而采取的防范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公民的(               

A . 肖像权    B . 名誉权   C .姓名权     D.  隐私权       

3、在一次调查中,45.8%的人称自己曾“被朋友出卖隐私”,43.8%的人“信件曾被偷拆”,39.3%的人“日记曾被偷看”,29.3%的人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被随意公开泄露”,这些表明(           A.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隐私保护成为不可能       

B.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缺少保护       

C..不少人缺乏对隐私的自我保护意识         D .不少人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       

4、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带摄像头的手机开始流行。有人用手机偷拍他人私生活场景,并在网上指名道姓地加以公布。这一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A 姓名权    B  人身自由权  C  隐私权     D 生命健康权       

5.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有(            

① 王 老师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       

②小红母亲担心女儿早恋,私拆小红信件       

③某用人单位有意泄露应聘人员的身份证号等信息       

④某校长不允 许 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深夜搜查了李某的住宅,公安机关的行为(           

A   是依法办事,合乎法律要求      B   侵犯李某的隐私权       

C    是违法行为,要受法律制裁      D  侵犯李某的财产权       

7.  某村村民张某偷窃用电,电管站工作人员在未经主人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其住宅搜查证据,为此张某向法院提出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张某先违法,所以他没有权利起诉       

②电管站应要求公安机关配合,依法定程序搜集证据       

③张某虽违法,但其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④电管站工作人员也违法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8.女同学张阳因妒忌同寝室的另一个女同学李亭,于是用手机偷拍了李亭在寝室的各种生活照片,在同学中传看,给她造成很大的压力。李亭可以(            

A  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张阳                     B 主动讨好张阳,不予追究       

C  揍骂张阳一顿。再追究其法律责任           D  要求张阳停止侵害,道歉并赔偿损失,甚至起诉       

9. 2008930日 人民网载文指出,艺人以及普通人被偷拍似乎越发猖獗。面对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使害者选择对簿公堂。这表明(              

A 尊重隐私权仅仅是道德的期盼               B 人们的依法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C  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是一种违法行为          D  对簿公堂的受害者小题大做       

10. 下列对隐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不愿为人所知的事情         B 个人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        

C 与个人有关的事情          D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而不愿为人所知的纯个人私事     11.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_________意识(      )       

①责任            ②权利                ③荣誉           ④信誉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12 初中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张某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A 人身自由   B 名誉权  C 隐私权和通信自由  D 社会经济权利       

   

1.A      2.D      3.D      4.C     5.A       6.B      7.B      8.D      9.B      10.D     11.A       12.C  

(二)非选择题       

小明家的电话设了一个分机在爸妈房间,偶然一次小明才知道:当好友与自己通电话都用分机偷听自己的电话。小明很气愤,妈妈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怎么不可以听?我是怕你交错朋友,是为了你好。”       

(1)       儿女可用什么理由指出妈妈的错?       

   

   

   

   

   

   

答:(1)①法律赋予公民隐私权②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自由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公开。公民有权自由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利于社会的活动。       

(2)       小明应采取什么方式说服妈妈改正错误?       

   

   

   

   

答:学会与家长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等       

四、实践与运用       

朱洁在阅报时,积累了两个信息。       

①某大学女学生在与网友聊天时,把自己的个人资料与家庭资料透露给网友,该网友给这女生的母亲打电话,称其是她女儿的同学,且她女儿得了重病,现住在医院里,要她速寄3万元钱到明账号上,结果这女生的母亲被骗了一大笔钱。       

②中学生小旺到小松家串门,无意听到小松曾得了肝炎,小旺将这一秘嫆告诉了全班同学,小松感到孤独和痛苦。       

(1)       信息①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2)       请你评价信息②中小旺的行为?       

   

   

   

   

   

   

   

答:评析: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3)       为了解脱小松的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①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②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③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201036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