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教案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一、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正义的含义、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在本课教学中,我事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了调查:提到正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正义的言论、行为,但却很少了解正义还体现在制度上,社会发展需要正义;道德学习更应重践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落脚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正义感,愿意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二)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正义的课程资源。
九、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环节 |
活动安排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活动一:经验激发兴趣 |
投影:撒贝宁与《今日说法》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 |
讨论、思考: 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 |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投影: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简要介绍案例。 |
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你的理由。 |
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
||
讲授新课 |
活动二:游戏了解需要 |
1.设计联想竞猜征集题目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2.设问:提到“正义”,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3.板书经典词语。 |
讨论、发言:与正义相关的词语有哪些?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
以游戏开始新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活动反馈学生对正义的认识,,可为后面的教与学作准备,及时引导突破重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