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教案1 八年级政治上教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08-09 09:17:59

第二框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讲授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2)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2)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3)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3、知识目标

1)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2)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教学重点: “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教学难点: 探讨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讨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用两课时授完本框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分别从日常生活中的教师、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培养学生人格的教师等几个方面展开,比较完整地了解了教师的形象;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教师的高尚的人格,这就是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和以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职业伦理精神。知师、信师、爱师、敬师,建立爱生尊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所以, 主动与教师沟通,才能健康成长。

二、讲授新课

板书:         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一、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展示教材画面(教材P47页)

学生的困惑:是什么使我们处在这样一种矛盾状态呢?

教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对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作一了解。

活动一:传统师生观——师生角色与交往行为的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传统师生观下的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归纳,反思其中的不足及相应师生交往行为的表现和缺陷。)

教材(P48页):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作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

 

 

 

活动过程 1)根据表中已列出的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填写出相应的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2)根据师生所扮演的角色填写出师生交往中学生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3)概括表中所罗列的内容,思考传统师生观对学生与教师交往的不利影响。

注意事项 1)请在表中增添一列“教师角色”。

         2)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权威者”与“遵从者”。

         (教材P48页表格复制在下页)(指导学生讨论)

教材P48页表格如下:

师生角色素描及其对师生交往的影响

教师角色(权威者)

学生角色(遵从者)

学生与教师交往行为

控制者(教学过程)

接受者

钦佩、服从、被动

组织者(教学活动)

被管理者

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

制定者(教学内容)

被领导者

单薄、单调

评判者(学习成绩)

求教的蒙恩者

你讲我听、你问我答

……

          ……

         ……

教师讲解:

     传统“师生关系”的定位就是: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教的蒙恩者。

     因为高高在上,所以就要有所谓的“师道尊严”:宁可给学生一颗好心,也不给他一张好脸!

     因为高高在上,我们就有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  ……

     因为高高在上,我们倡导学生背注释、背笔记、背答案  ……

     因为高高在上,我们的小学生坐在教师室要乖乖地背手在身后  ……

     甚至由此衍生的还有学生对老师、老师对教材、教参的迷信和膜拜:做学生的视教师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做老师的一切要以教材、教参为准,而不能有自己丝毫的独立见解  ……

     因此,正是“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由此得出结论:

1、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板书)

    教师讲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条件,是为教育服务的‘同时,师生关系还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所以,评价师生关系是好是坏,主要看它是否适合于教育的需要。适合教育需要的师生关系就是好的师生关系,反之,就是不好的师生关系。显然,传统师生关系中的不民主性、不平等性、不科学性,已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冲击波式的改变。从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尤其是在中小学时代,学生更是惟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社会规范的解体,老师权威的形象逐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之下,传统老师的角色遭受到严厉的挑战。可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那么,新型的师生观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新型师生观下又如何打开师生交往新空间,形成师生交往新行为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2、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亦师亦友(板书)

教师讲解: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紧张型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主要依靠强制手段,方法简单粗暴训斥,学生对老师心怀

                   不满行为多为抗拒不合作,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教学气氛沉闷压抑,学生厌学。

②冷漠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表现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学缺乏热情,只管教,不管学,对学生不冷不热、不闻不问,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也是默然处之,学生对老师则不亲、不热、不爱、不恨,“敬“而远之,教学气氛平淡无奇,教学效果平常。

③和谐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主要是民主平等,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老师敬重、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拨,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早在1918年,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罗、如芒刺在背,现在中国教

师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办训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

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陶行知还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学习上是共学关

系,在道德上是互相感化关系。

可见,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一种良好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

活动二(教材P49—相关链接)——看图,读故事,谈体会:

想一想: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是一中什么关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说明了古代师生交往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孔子和他的弟子门虽然是师生关系,但他们更象是朋友在一起交流,彼此平等、融洽;这也启示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友伴,和老师的交往不仅限于知识的探讨,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们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的共同体。)………………………………【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