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的现状》——湘教版九年级备课资料
等式填写:
人口-教育=? 人口+教育=?
思考题
1、我国教育取得了哪些明显的成就?
2、我国教育还面临着哪些严峻的形势?
3、为什么说加入WTO给我国的教育既是带来机遇,又是带来挑战?我们中学生该如何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一) 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
1、我国义务教育状况:
(1)九十年代初,中国政府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0余年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大力推进"普九"目标的实现。截止2000年底,全国实现了中国政府提出的"普九目标;
(2)普九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40%左右提高到85%,全国小学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1%,初中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5%以上,2002年更是达到92%。
(3)据2000年在巴西召开的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教育部长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位于九个国家的前列
2、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政府办学和社会各界办学相结合,建立了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的新机制,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增加
3、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允许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
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教育法规定:女子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权。
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你对我国教育的进步有哪些实际的感受?
(二)我国教育形势整体严峻
1、与发达国家相比:
材料一:我国首次公布"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报告描绘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与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15岁以上公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64年,不到初二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
材料二: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最为主要的障碍就是文化教育程度低。据统计,在下岗人员中,初中毕业6.8%,小学以下的13.8%。由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问: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2、我国地区间的差距
材料三:教材P56《我想读书》
思考:(1)你看到这些情况,想到了什么?
(a.一个角度从现状上回答;
b.另一个个角度可以引导学生对贫困地区的帮助等,培养学生的爱心;
c.第三个角度,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权。)
3、有的家长为了眼前利益让孩子尽早弃学从商、做工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
问: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1)激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2)促进教育对外开放,更好的学习外国经验;
(3)有利于吸收海外教育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
(4)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5)有利于依法治教。
《马燕日记》的来历
马燕是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在张家树村,还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但是一封信和三本日记改变了这一切。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中,到小学毕业时已经攒了六本,其中三本还被粗心的父亲卷烟抽了。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不识字的妈妈写了一封“我要上学”的信。命运的转折发生了,法国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到村子里采访时,白菊花把女儿的信和日记塞给了这个外国人。
《马燕日记》在法国出版后,马燕的稿酬暂由韩石代为管理,等马燕18岁后再转交给她。现在,韩石每月给马燕寄去500元生活费,家中若有其他开支,韩石也会寄钱过来。现在马燕家里买了彩电和摩托车,马燕说“我妈妈会笑了!”
想一想:你还知道资助贫困学生的什么行动吗?你准备为这些事业做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