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里国情教育4.6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内容。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自主、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概念、历史,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一)知识、能力目标
1、懂得56个民族是一家的含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总称,在这个大家庭里面,包括以汉族为多数的56个少数民族。
2、知道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友好往来,相互融合、团结和睦、共同创造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缰城,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3、应知道,历史上56个民族团结一心,当外敌入侵或内部民族败类搞分裂、闹独立时,56个民族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共同御诲,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4、懂得在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种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各民族相互团结、支持,和谐友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5、做为一个初中生必须知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除在理论知识上懂得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外,更主要的是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切实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制止民族分裂的言行。
6、通过以上知识目标的习得,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历史中提炼出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缔造灿烂文化,形成优良传统的正确理论观点。
7、通过以上知识目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做为民族区域的学生,理解并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分析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得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56各民族共同创立了民族文化和缰域,共同维护民族独立,反侵略和分裂。
2、在讲授了党的民族自治制度和政策后,达到用现实、历史事实说明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正确观点。
3、通过正、反民族团结的事例,让学生树立以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为光荣,以破坏民族团结为耻辱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56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进学生“头脑”,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2、树立尊重、团结少数民族、并与他们和睦的情感和态度,反对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的错误倾向。
3、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使之成为一种良好修养和情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56个民族是一家,
(2)、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丰富中华文化、反侵略、反分裂,
2、难点“为什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二、学情分析
对于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讲,特别是民族区域的初中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民族问题,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也存在困惑。结合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历史上、现实和国际的角度,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党的民族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学会运用民族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些民族问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制止不利民族团结和睦的言论和行为,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使初中生对民族的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民族团结的正确例子和反面例子相结合来组织教学,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应该多设计问题,让他们合作、探讨、交流观点。
三、教法分析
1、举例教学法:通过展示例子,设置情境冲突,引起学生兴趣,在分析现实、历史的例子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和其他简单的教具,(如收音机)播放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资料和歌曲,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3、参与讨论教学法:通过举例,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参与讨论,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对比教学法:通过历史上、现实中、中国和外国的民族团结的正、反例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性,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个很好的突破。
5、讲授法:在学生讨论中遇到的困惑和回答总结的不全面时,教师还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情境中举例、对比、在讨论问题中归纳概括抽象。因为初中学生还相对不太成熟,特别是在目前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还不能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的指导显得非常重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用录音机播放,或请班里文委员带大家唱《爱我中华》此歌),约10分钟。
教师:同学们,正如歌曲所唱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56个兄弟民族组成,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在我们班里,是少数民族的同学,请举手。在举手同学中,至少有回族同学若干,请一个回族同学起来介绍一下本民族简单的历史和主要的风俗习惯。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介绍情况(略)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汉族占91.5%,其他55个民族占8.41%;百万以上人口的少数民族有18个,以下的37个;各民族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过程中,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上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谱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约20分钟
第一段问题,教师媒体打出(或板书)
1、中华民族和56个民族的关系是什么?
2、举例说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是如何交往,共同丰富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