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书的故事 教案设计
生4:我们小组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造的。创造那么多的汉字,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
生5:我们认为仓颉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终者。
师:“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不是史实。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文字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只有在后人的浇灌下“树”才会渐渐“分枝”,长出“绿叶”……造字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都在参与这个活动。直到今天,汉字都还没有“结果”,也永远不会“结果”,因为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
师: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表达、交换、记忆?
生1:我想是主要是为了帮助记忆。
生2:我也这样认为。
师: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出示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三幅图)。
师: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大家来试着当当考古家,推测一下人们的记事方式。
生1: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住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
师:你认为结绳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
生1:我想,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得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方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生2:我来推测“刻木记事”。在木头、石头上刻痕也是帮助记忆的方法之一,结果当然也是与结绳记事一样。用这种方法不能对事情本身做记录,它只能起一个提醒记忆的作用,而且也不能记得太多。
师:后来,人们又用画图记事。
生:画一样东西太慢了,可以抓住东西特征,简化一下。
师:你与古人真是不谋而合了。就拿“牛”来说,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牛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牛”字。
(师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
师:从画整牛到创造牛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
师: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汉字由图形变为笔画。
生2:汉字由象形变为象征。
师3:汉字由复杂变为简单。
师: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止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活动三 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师: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昨天,我请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
出示:
人、木、牛、册、眉
本、上、从、刃、中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