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2、吃穿住话古今(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9 23:30:50

2、          吃穿住话古今(二)

红光小学  蒋兴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

2、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社奇、美妙和丰富多彩。

3、学习用比较发展的服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2、认识建筑服饰的地域特点,它们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用比较、发展的服光研究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图片、音像、文字材料及实物材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服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是用什么来遮身暖体的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显示P34-35及一些补充图片)。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服饰的知识(板书:服饰)。

二、看一看,说一说

1、从画面上,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用了什么方法查阅到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呢?请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小结:我们的祖先曾经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数万年,终于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他们不仅懂得了遮身暖体,还创造出了灿烂的服饰文化,从天然材料到编织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令今天的我们无不崇尚。

三、比一比,辨一辨

1、比较兽皮、树叶与丝、麻、棉、化纤、仿丝、仿皮等,区别在哪儿?

    2、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3、小结:原来兽皮、树叶是天然材料,没有经过人的加工,而后者是织出来的,粗糙的麻布虽比穿兽皮、树叶有更多的优越性,但不如丝绸舒适,丝绸虽好但价格昂贵。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棉布,化纤不易起褶变形,但透气性不如天然材料,乃至仿丝、仿皮的出现……从大家多角度分析中,我们发现衣服材料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需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四、体验感受,拓展升华。

    学用准备好的麻袋布、棉布、丝绸、化纤、仿丝、仿皮等衣服材料布或衣服,亲自体验,后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各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从服饰看社会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想知道你回家作了哪些体验,能说说吗?舒适、美观、大方的服装服你最喜欢,其实中国的服饰史还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文化宝库,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那么透过服饰,我们能够了解什么呢?

二、图片展示,从服饰看社会

1、课件或图片展示P36-37及补充图片,说说是哪个年代的服装。

    2、请同学们把回家搜集到的中国不同年代各种各样服装的图片展示在桌面上(如古代人物画册、考古发现的服饰、学生在旅游参观时看到的图片,实物、回忆电视中看到的历史人物等)。

    三、猜一猜,画一画

1)同桌看图片猜其社会角色,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一人出示图片人物,让其通过这个人的穿着等猜其社会角色)。

2)下位自主结伴猜。

3)画画自己喜欢的服饰,说说理由。

四、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服饰的异同

1、从刚才的认、猜、画中,你悟到了些什么?

    2、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3、小结:从服饰中看出,不同时期人们穿的衣服,戴的帽子,梳的头发不一样;不同的身份穿的衣服不一样,当官的穿官服,农民穿……贵族穿……刚才有同学说到丝绸衫,那么你是否了解丝绸之路呢?

    五、了解丝绸之路

1、看书P38

2、课件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找找丝绸之路途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角色表演,感受当时中国丝绸的发达以及当年丝绸之路的繁华与辉煌。

五、全课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的发式、服饰、古往今来的装饰物等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追求舒适、完美、品味高尚的生活方式,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更多有关的知识,好吗?

第三课时  家居文化与变迁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自古至今吃穿文化,今天将继续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家居文化知识(板:家居文化与变迁)。

    二、了解各个时期的房屋

1、课件或图片展示教材P39及搜集到的资料、内容。

    2、想一想,议一议。

1)为什么他们想起在树上搭窝,在地上挖穴呢?

2)人们最初的房子和他们住的巢穴有什么相似之处,与我们现在住的房子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设想一下人们为什么想起盖房子,为什么南北方的人们,最初设计的房子不一样,房子风格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指名汇报

    4、师结合教师用书中P74-75资料库的知识作些些简要说明。

    三、关注中国的建筑文化

1、汇报课前搜集或实地考察的当地的老房子、古建筑的特点、艺术造型特色(如:中国建筑的房梁门窗、花园、传统老家具等)情况。

     2、通过这些小调查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

    3、小结:知道了中国古代建筑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近五千年的延绵不断的历史,这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明白了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它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体现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

    4、请观赏教材P40-41图,让学生从建筑工艺、建筑结构、建筑造型、建筑雕刻及室内建筑风格中感受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四、中西结合,展示不同的建筑风彩

1、我们再观察一下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并介绍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看教材P42-43图或课件图片展示)

    2、看看与我们国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让学生分析我国现在的建筑有哪些保持了中国的建筑风格;哪些吸纳了西方的建筑特点等。

    4、小结:通过学习及课前实地考察现代建筑,收集相关资料等学习方式,使我们懂得了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我们今天的建筑文化和家居文化在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融入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并具有新时代的气息。

    五、动手操作,感受中国艺术的精美

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中国建筑的理解,用橡皮泥捏一个中国建筑,并在班内展示(可请美术老师配合完成)。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