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 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11 16:37:32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五个单元。总26课时。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共13课时。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5课时)本单元围饶人体运动系统中——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和运动系统的锻炼和卫生构建而成。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1、骨骼:感受骨骼的存在,认识骨骼的作用,初步了解骨的构成以及功能。1课时

2、关节:在第一课认识骨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人体骨与骨的连接——关节的部位、功能、结构,知道常见的关节的类型和它们在运动中的作用。1课时

3、肌肉:初步认识肌肉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存在部位。结合前两课知道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如何相互作用使人体运动起来的,让学生对人体的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1课时

4、骨骼、肌肉的保健:在前三课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运动、营养、安全对骨骼、肌肉的保健,让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保健知识,增进学生的运动保健意识。1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二单元《养蚕》(7课时)

在去年,孩子们种植了油菜,亲历了植物生长的完整周期。这学期的养蚕活动,重在 “养” ,教师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都有养蚕的经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经历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动物(昆虫)生长的完整周期,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

 1、我们来养蚕:了解养蚕的一些基本方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养蚕热情。1课时

2、给蚕宝宝记日记:通过养蚕活动,做观察和记录了解昆虫及其变态的知识,产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自选课题,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3课时

3、我们来抽丝:让学生真正明白养蚕的意义,通过抽丝让学生感受生命创造的伟大奇迹。1课时

4、养蚕经验交流会:通过整理记录、交流汇报,总结出蚕的一生变化的主要阶段,形成“昆虫”和“变态”的概念。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体验长期饲养与观察的艰辛和快乐。1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8课时)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之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们对“相对运动”及“运动的基本形式”做简单的了解。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关于力的学习都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本单元开始,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物体的运动做简单的定量观察。

 1、一切都在运动中:建立了参照物的的概念,认识“运动的相对性”。 1课时

2、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速度概念。1课时

3、运动的方式:根据物体运动的的轨迹不同将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认识物体的运动的方式。1课时

4、小车的运动: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运动物体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做简单的定量观察。 2课时

5、摆:以摆为话题, 经历“预测----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分析搜集的证据----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展实验时学会控制变量,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2课时

单元综合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8课时)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力无处不在,力对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影响,即力有大小和方向,认识常见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在探究各种力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力的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

1、力在哪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即力的两上基本要素“力有大小”“力有方向” 。 1课时

2、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承前探究、发现“恢复”的“弹性”,引出“弹力”一环紧扣一环。既加深了对力的体验,又对人类利用“弹性”改善生产生活有了初步认识。  1课时

3、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认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2课时

4、摩擦力的秘密: 认识摩擦力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课时

5、降落伞:综合 “力”的概念,探究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2课时

单元综合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 。(3课时)

调查是一种包容性比较宽泛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预测是一种基本科学过程技能,是一种对未来事物发展的推断。调查和预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常用技能与方法。

 1、调查:什么是调查。介绍调查的常用方法。通过一个校园调查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历现场调查的过程。(1课时)

     2、预测:什么是预测。两种最常见的预测情形。应用已学知识进行预测。(2课时)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