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吹呀吹》教案 人教版 思想品德一年级(下册)
3、《风儿吹呀吹》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是促进青少年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因。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本着新课程理念,在进行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三《风儿吹呀吹》教学设计时,为了让无形的风儿变成有形的风,尽量利用活泼多样的活动来展示“风”这一主题,让儿童主动参与活动,不断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猜谜语游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伊始,趣即生。同时通过谜面,初步感受了风的特征。
2、感受风,表现风
本环节通过课前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去找风,课中让学生听声音感受风,看图画寻找风、欣赏风、诵春风、画风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听风、找风、看风、画风活动能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观察中产生感悟和共鸣。同时在观察由风引起事物的明显或细微的变化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在“诵春风”活动中,师生一起诵读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歌,能唤起学生对春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使他们在多次活动中反复体验和感悟,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3、动脑筋,制造风
通过前面的活动,很多小朋友对自然风有一定的认识,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来发现风,他们知道风就在身边,但又很难说清楚它是怎么来的。因此,在学生对风有了感性认识后,让他们说一说风的作用,然后通过实验了解风的形成原因,最后动手制造风,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喜欢发现问题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掌握风的有关常识,又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4、和“风”做游戏
让学生在和“风”做游戏中体验风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玩中他们会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风”进一步去探究、去学习、去创造。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不同特征,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2.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了解并体会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作用。
3.通过玩与风有关的游戏,感受风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风车、扇子、蜡烛等表现风的物品。
3.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收集表现风的照片和图片,准备与风做游戏的玩具,水彩笔。
活动过程:
活动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喜欢。
师:老师说完谜面,知道谜底的小朋友马上举手。 (课件出示: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师:看来没有形状,走起路来有声音,夏天没有它很热,冬天有它很冷。这是什么呢?
生:这是风。
生:是风。
生:是风。
师:其他小朋友猜出是什么?
生:(齐声)风。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风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夏天没它热,冬天有它冷”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门真聪明!那你们会编风的谜语吗?
生:会!(个个举手争着要说)
生: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生: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水儿见它浪花起,云儿见它快快跑。
生: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他点头笑,小树摇头又弯腰。
师:风是看不见的,但在我们生活中却又无处不在,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吹呀吹(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儿吹呀吹》这一课。
活动二:感受风,表现风
1.听声音感受风
师: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风娃娃的声音你们听过吗?
生:听过。
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随意发出“呼呼”的声音)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看一看(多媒体播放海风、大风、微风、台风的风声和画面)。现在你们知道风的声音了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风的声音,好吗?(重新播放风声,学生边听边模仿)
2.看图画寻找风
(1)小组合作。(课件出示教材上32页~33页图画。)
师:刚才,我们通过大海、田野、果园感觉风的存在,那么,在这幅画里你们能找到风吗?这幅画在书上的32页和33页,请小朋友打开书。“风娃娃”藏在什么地方呢?小组同学共同找一找。
(2)集体交流。
师:找到了吗?
生:(齐声)找到了。
师:哪个小组先说?(四个小组纷纷举手争着要说)小朋友学习积极性可真高,这样吧,我们先请第二小组说,其他小组有不同的再补充。你们小组是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的?
第二组:我们找到了小女孩的手绢、裙子被风吹起来了,树被风吹弯了,烟被风吹斜了,柳条在风中摆动。(师点击画面中学生说的物体让他们动起来。
师:还有吗?
第三组:还有小男孩的帽子差点被风吹走了,小朋友的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师点击小男孩的帽子,帽子动了动,全班都笑了。)
第一组:水被风吹皱了,小船在动,还有小女孩闻到花香,说明有风。
第四组:风一吹,花儿向我们点头笑。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准备奖励你们,你们猜老师带来什么奖品?
生:笑脸,红五星,小红花……
师:(出示风车)看,这是什么?
生:哇!风车。
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不想要?
生:(激动)想!
师:四个小组表现都不错,都奖励。(把风车分别插在各小组桌上)
3、谈大自然的风
师: “风娃娃”啊,无处不在。她,也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课前,老师布置你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谁来说一说?
生:放学时,爸爸骑摩托车带我回家,我感觉到有风。
生:我在路上看见骑摩托车的人衣服被风鼓起来。
生:我在人民广场看到红旗在飘扬,气球飞得高高的,风筝在天上飘呀飘。
生: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厦门环岛路,风大极了,把我的头发吹得乱乱的,衣服吹得皱皱的,看,我还跟风娃娃合影呢!(拿出照片
……
师小结:我们除了通过物体感觉到有风,还可以从皮肤、感觉感受风的存在。
4.欣赏风
师:课前,老师也到大自然寻找风,并用录像机录了下来,你们要欣赏吗?
生:要!
师:老师是从什么地方找到风的?你们看到什么就说出来。(播放录像)
生:枫叶在动,水有波纹,花在动,红旗在飘……
5.诵春风
师:大自然的风多美呀!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写下了不少与“风”有关的千古名句,我们语文课本里有一首赞美春风的诗歌,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叫什么?
生:《村居》、《春晓》、《春风吹》。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春风吹》。(师生一起有表情诵读《春风吹》)
6.画风
师:春风真是太美了,老师要把它留下来(边说边画花草被风吹弯简笔画),瞧!老师把风留下来了,能不能用你的画笔把春风也留下来?看谁在最短的是间内,画出最能表现风的画。
(学生作画,画好小组交流,老师播放钢琴曲《春野》)
师:小朋友画得真快,谁想上台展示展示?(学生抢着上台展示)
生:我画了一条船扬起风帆在航行。
生:我画了小朋友在放风筝,红旗迎风飘扬,树被风吹弯了。
……
(学生上台展示介绍后,把画贴在黑板上)
活动三:动脑筋,制造风
1.谈风的作用
师:小朋友画了这么多、这么美的表现风的图画,那么风有什么作用呢?谁知道?
生:夏天风可以给人们带来凉爽。
师:(打开电风扇)有什么感觉?
生:有风,很凉快。
生:风还可以发电。
生:风把我家阳台上的衣服吹干了。
生:风能传播花粉。………………………………【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
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