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18 10:59:56

一、 开课目的:
全球已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宗旨,本课采用了探索式教学模式。生物科探索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理论基础和生物科学实践性、实验性、直观性、综合性的特色与教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背景材料,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地、主动地探究发现生物学概念、原理、法则、定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探索的态度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科学方法与技巧。
二、 课题的选择: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本书的重点章节,历年高考中,本章的高考命题量约占生物知识部分的30%,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该章的复习。其中“遗传的物质基础证明”是科学探究的典范,探究式教学的好素材。由于本节为复习课,课堂容量大,要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知识要点,我们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现复习课的目的。
三、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掌握有关遗传物质的基础知识;
② 掌握DNA的结构与复制功能的关系;
③ 了解基因的本质以及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四者之间的关系;
④ 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能力目标:
① 通过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② 通过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能力;
③ 通过多媒体软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④ 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⑤ 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四、 学重难点:
1、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理解DNA的结构和复制功能的关系。
3、理解基因和DNA的关系,以及基因如何控制性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的设计:
课前,教师将相关知识点或较为抽象的生命现象,利用direct软件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CAI提供的知识背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其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提问探讨,发现新知→探索研究→总结提升→反馈评价。
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情景导入 要求学生以常见的俗语描述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并以此引入正题。 积极回答
提问探讨,发现新知 1、课件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后,提问:只含RNA的生物,谁作遗传物质?人体细胞中既有DNA又有RNA,以何作遗传物质?2、课件演示:DNA的结构及其复制过程,并分别提问:DNA双螺旋结构的规则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试分析图示的DNA结构如何体现DNA的三大特性?如果让你在实验室里合成某DNA片段,你将如何操作?DNA的复制有何特点? 1、认真思考,互相探讨,积极回答2、在教师引导下,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RNA也是遗传物质
探索研究 在学生回顾了相关旧知识后,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新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能证实DNA是遗传物质,关键在于噬菌体注入的只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如何验证呢?2、试探究当年的科学家是如何得知DNA的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新问题,分别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总结提升 1、在学生交流和思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知识。2、分别总结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其复制功能密切相关。 1、认真做好笔记2、将知识系统化
反馈评价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与讨论题2、进行问卷调查 学以致用,及时完成思考讨论题
七、教学流程图:(2课时)
开始


 提问引入


                            
                    课件   学生根据问题               设置情景、
演示   情景进行探索                  引导
                           


                                      总结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课件   学生观察、               引
演示   分析                     导


            总结DNA的结构和
             复制功能的关系



                          课件   学生观察、                引
                          演示    分析                     导

                          
                                       总结出基因如何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