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与脂质代谢》教学案例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4 21:11:33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方面的特点。(A:知道)

2)人和动物体内糖类代谢的过程。(C:理解)

3)人和动物体内脂类代谢的过程。(B:识记)

4)糖类、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探究糖类和脂类的代谢过程,明确代谢过程的整体性、有序性,使学生树立物质既是运动变化的,又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分析、讨论糖类、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即营养的适度和合理,初步形成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念。

3、能力方面

1)通过图解,建立知识间纵横联系,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掌握知识结构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学会评价和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3)培养学生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糖类、脂质的代谢过程

2、糖类和脂类代谢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糖类、脂质的代谢过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课件、相关的信息资料。

学生:复习糖类、脂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运输等知识

设计思路及板书

     

创新情境

复习导入

 

  

1、营养物质

屏显图片,引出定义

 

 

 

 

  

提出问题,引出消化、吸收

2、消化

 

 

  

 

小结:消化的过程

 

 3、吸收

小结:吸收的过程

  

研究学习

探究新知

糖类和脂质代谢(板书)

 一、糖类代谢(板书)

给出文字资料,分析思考

 

 

 

 

 

得出糖类代谢过程

 

 

教师说明代谢的主次顺序。

 

  

 

显示问题,进一步探究。

  

二、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板书)

 

利用图片,联系生活。

 

 

 三、脂质代谢

 

 

 

  

提出问题,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

 

 

 

 

 

 

 

 

  

四、脂质代谢和人体健康(板书)

屏幕显示“动脉 粥样硬化”、“脂肪肝”图片。

引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人和动物在物质代谢方面与绿色植物有本质的区别,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而人和动物则不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即以食为天。

大屏幕显示问题:

问题1以下几种物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些成分中属于人体营养物质的有哪些?(显示八幅图片:矿泉水、弥猴桃、瘦肉、肥肉、米饭、白酒、芹菜、食盐)

生答:主要成分有:水、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淀粉、乙醇、纤维素、NaCl。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脂肪、蛋白质属于营养物质。

过渡:通过刚才分析,我们可得出营养物质的定义。

大屏幕显示营养物质的定义

营养物质: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外源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教师介绍:糖类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来说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属于“膳食纤维”。

大屏幕显示问题

问题2对于六大类营养物质来说,哪些能被人体能够直接吸收利用?哪些不能?为什么?

生答:水、无机盐、维生素属于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吸收利用;而对于糖类(主要是淀粉)、脂质(主要是脂肪)、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够直接吸收利用。

师问:对于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物质,人体又是怎样利用的呢?

生答: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

大屏幕展示人体消化系统图,并提出问题。

问题3观察人体消化系统图,说出各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生答:(略)

过渡:通过观察我们回忆了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下面让我们来共同回忆一下三大有机物的具体消化过程。

大屏幕显示消化的过程

教师强调:在这里应该注意食物消化的场所、酶的种类及物质的变化。

过渡:通过消化,食物中不能被吸收的成分转变成了可以吸收的成分;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又如何呢?

大屏幕显示吸收过程

胃:少量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过渡:通过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进入了血液和淋巴,通过内环境供给各个细胞利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后会有哪些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共同探究“糖类和脂质代谢”

教师说明:广义上的物质代谢包括: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物质在细胞内的利用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物质代谢是狭义上的物质代谢,仅指细胞内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大屏幕显示资料

1、用14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动物,短时间后,可在全身各组织中发现14C的踪迹,14C不仅出现于葡萄糖和糖元分子中,而且出现在CO2、黏多糖、脂肪和氨基酸等化合物中。

2、把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它的细胞内就生成各种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脂肪可以高达酵母菌干重的40%。

引导学生分析:葡萄糖进入动物体后可能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生答:可以合成糖元、氧化分解、转变成脂肪和氨基酸。

大屏幕分步显示葡萄糖在细胞内的变化:

教师强调:葡萄糖在细胞内利用的先后顺序。

1、做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2、合成糖元,暂时储存起来。

3、在满足前两者的情况下,多余的糖类可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为了进一步理解糖类代谢,让学生结合探究性问题阅读课本6667页。

大屏幕显示探究性问题

1、葡萄糖氧化分解主要在哪种细胞器中进行?

2CO2和多余的H2O如何排出体外?

3、肝脏和骨胳肌在糖类代谢中各起什么作用?

4、血糖有哪几个来源?

5、为什么有些人不吃含脂肪多的食物,但仍然很胖?

生:思考回答。

过渡:我们刚才学习了糖类代谢的过程,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又如何呢?(引出新的专题)

二、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下面请看两幅图片(显示一学生不吃早饭,到中午时出现低血糖现象)。思考,图片上的主人公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最好找一个曾经有过这样经历的学生来讲述)

教师讲述为主:介绍低血糖、高血糖及糖尿病。

   

总结: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有利于保证组织中能源物质供应的持续性。

提问:生物体内主要储能物质是什么?(引出下一专题)

三、脂质代谢

教师明确:

1、脂类是脂肪、类脂和固醇的总称。

2、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

3、脂肪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其含量变动很大,有“可变脂”之称。

大屏幕显示探究性问题

1、人体全身哪部分组织器官中脂肪容易堆积?

2、哪些因素会影响脂肪含量的变动?使脂肪含量上升的因素你知道哪些?使脂肪含量下降的因素你又知道哪些?

3、北极熊冬眠后会出现肥厚的脂肪变薄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脂肪在动物和人体内可能发生的变化。

大屏幕分步显示课件。

教师说明:脂肪进入人体后发生代谢过程的先后顺序。

大屏幕显示资料:

资料1:皮下脂肪俗称肥肉,肠系膜脂肪俗称花油,大网膜脂肪俗称板油;人体皮下脂肪过多称“桶形肥胖”,后二者过多称“鼓形肥胖”。鼓形肥胖者因脂肪挤压内脏有损身体健康,故应当及时“减肥”。

资料2: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为38.91KJ/g,是糖类(17.15KJ/g)的两倍多。同时,生物在贮存糖类的同时还要贮存5倍以上质量的水,因此生物贮存同样多的能量,体重的增加只有贮存糖类的1/12左右。因此,生物体储存脂肪是最有效的储能方式。

过渡:对于脂类代谢引起的病症较多,在这里主要介绍: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

四、脂质代谢和人体健康

大屏幕展示“动脉粥样硬化”图片

教师介绍:病因及病症。

大屏幕展示“正常肝、脂肪肝和肝硬化”图片

教师介绍:病因及病症。

总结:通过学习,应认识到在保证正常机体需要的情况,合理营养。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