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0-03-05 19:08:57

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共2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二个二级主题“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中的具体内容标准编写的。植物需要的无机盐从哪里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了解细胞吸水的原理。细胞吸水和失水是微观的生理过程,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安排了“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的活动,通过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观察以及对生活中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事例的分析来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另外给学生安排了根尖结构模式图、水分从土壤进入根部的过程模式图,并对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有关结构以及吸收过程配以文字说明,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和分析图文资料简单了解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2)              了解无土栽培技术

(3)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              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

(5)              根尖的结构和成熟区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参与实验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操作,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学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通过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观察棉生长中缺乏无机盐的现象,了解无机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第2课时

通过观察植物吸收水分的实验,理解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观察根尖结构图,分析成熟区为什么是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了解水分从土壤进入植物根部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

教师事先用新鲜的萝卜切取大小粗细相等的两根长条,分别放在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中,请学生观察。

观察浓盐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的体积、重量和硬度等方面有无不同。

让学生动起来,明确任务,借助触觉培养观察能力。

巡视询问

观察、比较

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请几位学生说一下他看到的两种溶液中的萝卜条有什么不同。

清水中的萝卜条体积大、重、硬;浓盐水中的萝卜条体积小、轻、软。

检查学生观察思考的成果。

仔细比较两个烧杯中溶液的量,原本都是200ml的溶液,可以看出浓盐水的量比清水的多,结合萝卜条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清水中的萝卜条吸收水分,变硬,变大,变重;浓盐水中的萝卜条失去水分,变软,变小,变轻。

鼓励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分心问题的系统思维。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及过程

从植物细胞的层面,画图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水分的流动方向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教师概括出简便的记忆口诀:水往高(浓度高)处流。

讨论总结:细胞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观察根尖结构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那么植物是通过什么部位吸收水和无机盐呢?

学生回答:根

 

 

利用问题进行过渡,引出根尖结构

根部从上到下有粗有细,其中哪一个部位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呢?

先请学生猜测,是粗的部位还是细的部位。

借助学生的猜测引出根尖的内容。

根尖是指从植物根的最尖端到生长着跟矛盾额区域。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其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讨论分析为什么成熟区是根部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呢?

回答:因为众多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使植物根部与土壤微粒紧密结合。

图文结合,充分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形象记忆。

水分从土壤进入根部的过程

思考:根毛细胞想顺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其细胞内溶液浓度与外界土壤溶液浓度应该保持什么关系呢?

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该比外界溶液浓度大,只有这样水分才能往浓度高的一侧,即根毛细胞内流动。

及时应用并巩固新知识

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水分从土壤进入根部过程模式图,请学生归纳水分的流动过程。

水分进入根部的过程: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毛以内的细胞→导管

培养学生主动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六、小结和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使学生处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萝卜条实验为例,通过学生亲手触摸、亲眼比较,体会萝卜条的变化,主动地发现细胞吸收水分和失去水分的规律。这样的知识不会是干瘪乏味的,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有趣味、有价值。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景,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亲知而获真知”,引领学生有效地建构生物学概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