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血糖 体温 水盐调节 2011年高考复习专题
内环境稳态概念及生理意义
体液和内环境
⑴ 体液是: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
⑵ 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
① 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三者之间相互转化
② 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直接地物质交换
③ 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内稳态及维持
⑴ 内稳态指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⑵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直接参与维持内稳态
⑶ 内稳态的调节是靠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共同调节的。
内稳态的生理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温度、pH、钙等的含量;酶的活性。
血糖调节
糖代谢途径
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的激素调节
激素 | 产生部位 | 生理作用 |
胰岛素 | 胰岛B细胞 | ![]() |
胰高血糖素 | 胰岛A细胞 | ![]() |
肾上腺素 | 肾上腺 | 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元水解 |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血糖浓度高时,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可促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可促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时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肾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肾小管重吸收血液原尿中的葡萄糖,超过肾糖阈,多余的糖随尿液排出
糖代谢与健康
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原因:
补充资料:
类型1 胰岛依赖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多发在30岁以下,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起病快,病情重,容易出现酮尿酸中毒,重者昏迷,通过注射胰岛素病情缓解。病因: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
类型2 非胰岛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患者起病慢,病情较轻,体型多肥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突变引起的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此类糖尿病发病率占总人数的90%以上。
体温调节
人的体温:
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维持体温的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甚至导致死亡。
体温的调节
①人的体温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②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代谢废物的排泄——水盐平衡
排泄及其途径
⑴ 排泄是:指生物体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⑵ 排泄途径
器 官 | 排泄形式 | 代谢废物类别 |
肾 肺 皮肤 肝与肠道 |
泌尿与排尿 呼气 汗液分泌 随粪便排出 |
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尿酸和尿素等CO2、少量水分和挥发性物质 部分水分、少量无机盐和尿素 胆色素、无机盐、某些毒物 |
⑶ 排泄的意义: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的泌尿系统及其功能
⑴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结 构 名 称 | 主 要 功 能 | |
肾小体 | 肾小球 肾小囊 |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 肾小囊内层为滤过膜组成部分;囊腔暂存原尿 |
肾小管 | 近曲小管 袢 远曲小管 |
对原尿中某些物质执行重吸收功能的主要部位 减缓原尿流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