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试卷(二)(理综生物)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11-10-14 10:09:57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2010•成都检测)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质粒属于小型环状DN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核酸与酶共有的是RNA,但酶与质粒没有共有部分,故①对。生产者中包括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蓝藻等,分解者不包括噬菌体。原核生物包括蓝藻和一部分分解者,但不包括噬菌体,故②不对。抗体属于蛋白质,有些抗原是蛋白质,有些抗原不是蛋白质,如细菌、病毒等,故③对。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细胞癌变属于基因突变,故④不对。
答案:C
2.如图所示,由已知染色体发生了①~④四种变异,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④依次发生的变异均未产生新基因
B.①~④依次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倒位、缺失、重复与基因突变
C.①~④所发生的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④的变异应属基因突变
解析:①、②、③依次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重复、倒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④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但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
答案:D
3.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野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的监测,以此作为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段时间段内,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λ值反映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B.导致bc段λ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野兔的竞争者
C.cd段λ值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bc段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cd段种群数量表现为稳定
解析:由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可知,ab段λ值趋于稳定,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cd段λ值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答案:A
4.(2010•柳州质检)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其合成途径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可以干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酶活性的调节
B.谷氨酸是在谷氨酸棒状杆菌的核糖体上形成的
C.谷氨酸脱氢酶被抑制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D.谷氨酸脱氢酶是组成酶,在谷氨酸棒状杆菌培养的各个时期都有合成
解析:产物的大量积累可影响酶活性的调节,因此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释放代谢产物,可干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酶活性的调节;谷氨酸不是蛋白质,因此其合成部位不在核糖体上;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导致酶的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B
5.(2010•临汾调研)下列关于细胞质遗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在细胞质遗传中,F1的性状几乎全部由母本决定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遗传物质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D.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解析: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在细胞质遗传中,F1的性状几乎全部由母本决定,因为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可能出现性状分离,但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6.(18分)Ⅰ.下图A、B是某种雄性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内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图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该时期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图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阶段。染色体①上基因D或d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这两个基因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阶段。
(3)若B图完成分裂形成了基因型为DA的子细胞,则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Ⅱ.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出赤霉菌培养液中有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
①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根的生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索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
组别 A B C
浓度(mol•L-1) 10-12 10-9 10-6

根据上表可知,该实验是在正式实验前先做的一个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精确测定最适浓度,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解析:Ⅰ.A图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且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是有丝分裂后期。B图中①和②是同源染色体,二者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ef段。因为②上是两个d基因,所以①上的D与d不是交叉互换的结果,而是基因突变产生的。①上D与d的分离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所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fg段。
Ⅱ.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的实验,没有证明植物能产生赤霉素,故本实验不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根据题意只能说明赤霉素能引起植物疯长。生长素既能促进根的生长又能抑制根的生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由题干中“首先设计了以下三组”的提示可知做的是预实验,要精确测定最适浓度,应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再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实验组别。
答案:Ⅰ.(1)有丝分裂后期 4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2)e→f 基因突变 f→g (3)dA、da、da
Ⅱ.(1)①赤霉素能引起植物疯长 ②不能。因为实验没有证明植物也能产生赤霉素 (2)两重性 (3)预实验 降低浓度梯度并增加实验组别 (4)由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