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 研讨会获奖教案.doc
教材分析 |
||||
1.使学生在上节空气的性质的认识基础上,参与本课生动的实验,深入认识生活中的冷热空气的性质及应用。激起学生探究空气知识的兴趣。 2.学好本课,学生不仅可以认识风的形成,而且可以初步认识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冷热空气常识。 |
||||
学情分析 |
||||
1.课前与学生的交谈,发现学生看了课文的实验图示,兴趣较浓。材料准备充分。估计学生因加热空气效果不同,实验活动效果差异也较大。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本课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热空气(易上升)比冷空气轻(易下沉),并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冷热空气常识。 3.学生认知障碍点:海风的形成。 |
||||
教学目标 |
||||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热烟的流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二、自主实验验证自己假设的答案 |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把书翻到P6,这课的标题是“空气受热或受冷后会往哪儿流动?”,又是个问题,先来说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 3.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还要研究空气是怎么流动的。 板书课题 1.风的形成 (1) 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如果对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你有什么感觉? (2)像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而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那课题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啊,我们这堂课上完了吗?有关空气流动,你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 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 从学生的提议中选取“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问题 2、空气的流动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称一称冷热空气 ④通过这3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 热空气上升(热风) 板书 上升(热风) 板书猜想答案 下沉(冷风) |
学生把自己假设的答案写在书上 球中的空气吹到脸上,感觉像凉风吹来 小组讨论与发言:我还想知道…… 分组做图一实验 分组做图二实验 分组做图三实验,探究热空气会上升的原因 让学生归纳:热空气比较轻,会上升并产生力量 |
鼓励学生大胆假设 感受流动的空气 拓展学生的个性思路 感受冷热空气及常在的高度 知道热空气有力量 对比冷热空气的重量 归纳热空气的特性,帮助学生记忆运用 |
|
三、拓展活动 |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板书 冷空气下沉(冷风) 3.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7实验,热空气用蚊香的烟雾“染色”。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用实物投影展示) (4)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大自然的风是怎么形成的? (2)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3)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1、引导制作“热气球” 提醒学生在无风的环境加热塑料袋 2、提问:制冷空调、取暖器安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评价本课各组的探究活动(分别请准备材料、实验现象、记录结果以及解释日常现象较好的4位学生讲评) |
小组讨论发言 打开冰箱看冷藏室知道: 冷空气是下沉的 空气受热上升,空气遇冷下沉 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升空,高空空气又冷却下沉到原来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这些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画活动记录中大自然风的形成示意图) 小组讨论发言 学生发言 学生发言 分组做“热气球”,汇报成功的经验 分组看图讨论汇报 分组互评 汇报评价 |
堂上学生难制出冷空气,可在生活经历中探究 通过蚊香的烟雾分别在冷热瓶中的流动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 认识大自然中风形成的原因 能应用冷热空气常识,会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的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进步的思想品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