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和力》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02 13:21:4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介绍各种形式的运动和能,使学生对物质的运动形式有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了解。
(2)深入探究机械运动,包括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的快慢描述等。
(3)学习力的有关知识。
(4)掌握力和运动的关系。
2、情感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力和摩擦力的学习。
2、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二力平衡。
3、 简单的机械运动。
教学设计:

2、基础知识:
(1)运动有机械运动、光运动、生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形式。
(2)能有机械能、化学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形式。
(3)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4)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假定不动的物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运动判断的情况也不同。
(5)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 ,单位:米/秒、千米/时。两个单位的关系为:1米/秒=3.6千米/时。
(7)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是牛顿。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的是弹簧秤。
(8)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可以完整而直观的描述出力的三要素。
(9)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即
(10)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11)增加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用滚动代替滑动;在接触面上加润滑剂;减小压力。
(1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性质。无论固体、气体、液体都有惯性,无论物体静止还时运动都有惯性。
(13)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4)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参考《科学学习报》)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