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 综合教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3-04-24 10:54:28

(一)学情分析

    物质的溶解性涉及的知识较多,本章只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对物质的溶解建立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意无意地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大多数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但对一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溶解,各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并不同,某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液体和气体的溶解情况等还是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整理。

因此,本节的教学拟通过系统实验、课外探究、上网查询、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去获得知识,形成系统的溶解概念。

 

(二)教学内容

《科学》七年级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一课,即通过几个实验和一个探究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液体和气体溶解的一些情况,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教学目标

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2、收集材料、调查探究、实验操作的过程,掌握资料收集、筛选、归纳、比较的方法。

 

科学知识与技能

1、以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为例,了解物质溶解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并不相同;物质溶解的能力与温度有关。

2、以油漆在水中和在香蕉水中所呈现的现象为例,确认在一种物质不能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可能会溶解。

3、以汽水为例,确认气体也能够溶解在液体中,并说出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溶解的能力越弱。

4、以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确认物质溶解时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收热量。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形成尊重科学原理,初步养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

2、通过具体的物质溶解性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3、通过探究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

   

(四)教学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实验等(每4人一小组)

    2、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

   

(五)教学准备

    1、药品:蔗糖、色拉油、植物油、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酒精、蒸馏水、小瓶的雪碧、毛巾、香蕉水

    2、仪器:50ml烧杯(6只)、玻璃棒(6支)、药匙(1支)、滤纸、10毫升量筒(1只)、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3、网络教室、实物投影仪、数码摄像机或照相机、扫描仪、学校服务器及ftp上传专用空间,windows系统的操作、powerpointfrontpage的操作、上网查询搜集资料。

    4、学生分组,配备组长、信息员、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见附件),组内成员分工协作。

    5、必备技能:参观、访问、调查、实验、观察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45分钟×2)及若干课外时间………………………………【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