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中考科学总复习专题复习资料.doc
专题训练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训练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2011·兰州)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将品红加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1·苏州)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黄金
C.金刚石 D.氯化钾
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再分
4.(2010中考变式题)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2010中考变式题)广泛用于制造日常生活用品,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 B.镁 C.硅 D.铁
6.(2011·青岛)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
B |
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 mL |
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 |
C |
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D |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7.(2011·武汉)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
A.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2H——2个氢元素
C.2H2O——2个水分子 D.CuO——氧化铜
8.(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化学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3 B.Cu C.H2O D.KMnO4
9.(2011·陕西)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0.(2011·黄石)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