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10 09:06:14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黄柏初中 张培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

2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各个环节。

2、体验水的三种状态,会描述水的三种状态的特征。

3、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熔点、沸点

2、熔化与沸腾的规律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水的熔点与沸点——操作技术、精细观察(气泡)、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雨、雪、冰、霜等自然现象的视频、图片资料(课件或投影

演示实验:酒精灯 烧瓶  直角玻璃管    橡皮塞   铁架台 石棉网

 钢勺  水杯 

学生实验: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和沸腾实验仪器  酒精灯          铁架台  石棉网 温度计    热水 火柴  坐标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体验云、雨、雪、霜、冰各种自然现象,了解水的的三态变化,形成固、液、气三种物态的概念。

2、利用上述自然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物态是可以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3、指导学生观察:冰的熔化、水的沸腾。了解这熔化与沸腾二种物态变化。

4、指导学生探究冰的熔化与水的沸腾,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表格、图线的方式记录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应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归纳总结熔化、沸腾时物体温度变化的规律进而得出熔点与沸点。

5、本节内容较多,拟用二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内容包括物质的三态,物态的变化等;第二课时内容主要的实验探究冰的熔化与水的沸腾。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投影(或课件)展示:云、雪、雨等画面(或配乐解说)

师提问:云、雨、雪从哪里来的?它们由什么构成?(板书课题)

二、 探究讲解

1、奇妙的水

学生观察回答:它们是什么?何种状态?

教师评价学生所言:

水的神奇→人们对水的崇拜与敬畏(多媒体课件展示)→探索水走出神奇

2、水之旅

做演示实验:在烧瓶内装少量冰,用带有弯成直角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烧瓶。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观察冰的变化。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近玻璃管口

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②水的状态?(不同的位置)③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指名学生回答: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能复原成水。

投影(或课件)展示:人造“雨”的实验循环图

水蒸气

加热

加热

遇冷勺子

放入冰箱

 

 

 

 


 

师引导学生总结: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强调:一定条件)

投影(或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图(或看书图11-6

师提问:云、雨、雪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看图并思考水的状态)

生回答教师补充:水的物态变化(学生标注)

师提问:我们已知道云、雨、雪都是地面上的水变成的,且水有固、液、气三态,那么,水的三态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呢?

3、科学探究:冰的熔点和水的沸点

展示实物:冰、铁块、玻璃、蜂蜡

师说明:自然界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学生在书上勾画,介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投影(或课件)图片:冰雪熔化    水汽化(或看书图11-711-8

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哪些类似冰雪熔化,水汽化现象的现象?

生答:铁变成铁水,酒精挥发

师说明:像冰变成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称为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像水变气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沸腾时温度叫沸点。

师板书: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沸腾  蒸发

沸点:晶体沸腾时温度。

师提问:如何知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冰的熔点和水沸点。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师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2让学生猜想:温度为某值时冰要熔化,当温度更高时水将沸腾;冰熔化成水沸腾时,温度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3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步骤:

 

投影(或课件)展示1

1)加热碎冰。

 将碎冰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119图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2)加热水

①按照课本11-10图组装实验器材,给水加热,直至沸腾一段时间。

  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投影(或课件)展示2(教师强调观察要领)

1)加热碎冰。

观察对象:①碎冰的状态   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熔化前 熔化中③完成熔化后

2)加热水

观察对象:① 水中气泡的多少、体积变化、颜色等  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沸腾前 沸腾中③停止加热后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并在坐标上画出冰的熔化曲线和水的沸腾曲线。(教师巡回指导)

5、分析与认证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和沸腾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示。我们将熔化曲线分成AB BCCD三段,将沸腾曲线分成EFFG二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面问题。

先分析熔化曲线:

(1)          AB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

(指名学生回答:AB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指名学生回答:B点)

3BC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如何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

(指名学生回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所0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指名学生答: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

师:除了冰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海波,固体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和冰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投影(或课件)显示:

通常情况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熔点        

再引导学生分析沸腾曲线

提问:(1EF段对应时间内水是什么状态?

(指名学生回答:EF段对应时间内水是液态,温度升高。)

2  在曲线上哪一点冰开始沸腾?

(指名学生回答:F点)

3  FG对应时间内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水加热?

(指名学生回答:温度不变,仍然对水加热。即水仍在吸热)

师:除了水以外,其它液体的沸腾曲线与水的沸腾曲线形状相似,只是沸点不一样。这条曲线反映了液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投影(或课件)出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但要           热量。在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          

4、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师生一起:读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表。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和沸点表。教师分别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加以解释。

师示范: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酒精的沸点是78。酒精在沸腾时温度保持78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并加以解释)

学生回答:

A      温度是70的萘是     

B       水在-5时是      

C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    

D      水银在-30时是     

E       酒精在-10时是       

F       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52,应选用水银温度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师归纳:①不同的晶体的熔点是不样的 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一样的,同一液体的在不同的气压下的沸点也不同

教师: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

投影(或课件)出示:非晶体的熔化(看图11-13

并板书:没有一定熔点,熔化过程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5、信息窗

学生阅读:找出2条规律或结论

三、 课堂小结

1水的三态和晶体处于熔点的三态

2晶体熔化条件液体沸腾条件

3、水沸腾和晶体熔化时问题的变化规律(曲线)

四、点击中考

 教师介绍最近几年中考热点及考试形式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2补充: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长时间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如何检验你设想的方法是否有效?

     2用牛皮纸叠一个能盛水的纸盒,盛水后放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当水沸腾时而纸却烧不燃,为什么?

3春回大地,气温回升,河面漂浮着一块冰,这时水的温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学生观察不仔细,过程忽略

2、      学生感知生活浅薄

3、      学习状态欠佳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100%(1)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