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6 15:08:2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干电池二节或学生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导线几根,废灯泡芯1个,酒精灯1盏。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复习提问1.电流是怎么形成的?2.电流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维持电路中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电路中是否有了电源,在合上开关后,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呢?

  实验:按照本节教材上的图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B之间依次连入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如:铜丝、铝丝、铁丝、碳棒、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或播放视频:导体绝缘体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导电。

  二、新课学习

  (一)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当电路中有了电源,还必须用导体(导线)把电源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后,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能发光。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电流再金属中传导,而它外面的塑料或橡胶不导电,这样比较安全,在我们接触电线的外皮时,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

  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以铝原子为例:

  ①铝原子核内有13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13个电子按2n2排列;最外层轨道有3个电子,它们绕核高速运转。

  ②由于最外层的3个电子离核较远,它们很容易因某种原因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

  ③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在原子间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做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

  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叫做正、负离子。在绝缘体里,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由此可知,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5. 指导同学看图--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了解常见物体的导电能力的大小。

[1] [2]  下一页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