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解析 2010全国各地高考化学试题
1.(2010全国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解析: 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故A错误,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由于酸性:
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SO2后无BaSO3沉淀,故B错误,因为
BaSO3 + 2HCl === BaCl2 + H2O + SO2↑;D选项先是:
2NH3 + 2H2O + CuSO4 === Cu(OH)2↓+ (NH4)2SO4,接着Cu(OH)2CuO+H2O,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因此错误,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
CO2 + H2O + Ca(ClO)2 === CaCO3↓+ 2HClO,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答案:C
点拨: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2.(2010全国卷)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 + 6H+ === 2Fe3+ + 3H2↑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Fe3O4 + 8H+ === 3Fe3+ + 4H2O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Fe2+ + 4H+ + NO3-=== Fe3+ + 2H2O + NO↑
D.将铜屑加入Fe3+ 溶液中:2Fe3+ + Cu === 2Fe2+ + Cu2+
解析:A选项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只能产生Fe2+ 和H2;B选项错误,电荷不守恒,Fe3O4中Fe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3O4 + 8H+ === 2Fe3+ + Fe2+ + 4H2O;C选项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2+ + NO3-+4H+ === 3Fe3+ + NO↑+ 2H2O; D选项正确,符合3个守恒。
答案: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年年必考的题型,如A选项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题;B选项也常见,但一般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C选项也是学生常见且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题;D选项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该题属于基础题,因此化学复习要重视基础、抓好基础。
3.(2010安徽卷)如图是一种稀硫对Fe-Gr合金随Cr含量变化的腐蚀性实验结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比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弱
B.稀硝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 6HNO3(稀)=== Fe(NO3)3 + 3NO2↑+ 3H2O
C.Cr含量大于13%时,因为三种酸中硫酸的氢离子浓度最大,所以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最强
D.随着Cr含量增加,稀硫酸对Fe-Cr合金的腐蚀性减弱
解析:A选项应该说铬的含量大于13%,稀硝酸对合金的腐蚀速率比盐酸硫酸弱。B应生成NO;C不能解释盐酸硝酸氢离子浓度相等,但硝酸腐蚀速度慢。
答案:D
4.(2010福建卷)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X |
Y |
Z |
|
A |
Na |
NaOH |
NaHCO3 |
B |
Cu |
CuSO4 |
Cu(OH)2 |
C |
C |
CO |
CO2 |
D |
Si |
SiO2 |
H2Si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