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方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教育文稿网  来源:教育文稿网  发布时间:2009-03-20 08:39:35

例16: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例17: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应排列为①均田制破坏②土地兼并严重③两税法实行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例18: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实践先后顺序是 ①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②实行多党合作制  ③确定人民代表人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④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例:下列事件中发生的先后顺序是(98年全国高考题)

  ①西安事变 ②一·二八事变 ③华北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解法:解答此类选择题可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

(八)分析类

(1)因果关系分析(主要原因、重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略,已经发过专题分析)

 特点: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法: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2)条件分析(主要条件、必要条件、前提条件、根本条件、重要条件)

 

例24: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B.工场手工业向机器生产发展的趋势

C.增强殖民扩张的实力     D.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3)目的分析(主要目的、根本目的、主观目的)

例:(07年广东高考)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4)影响分析(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影响)

 

例27: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逐步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例28: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例29: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使朝廷获得了充足的“岁币”     D.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5)意义分析

例3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主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6)概念内涵分析

例31(2007,2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D.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例32:1953-1954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主要表现是

  A.全国政协成立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例33: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

  A.奴隶分散耕作    B.奴隶交纳田租    C.诸侯向周王交纳贡赋    D.土地可以买卖

例34: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直接统辖关系     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周王和诸侯的经济关系         D.体现了西周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7)实质、本质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作者: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