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培养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知识梳理】
一、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答:①明初国力强盛,社会安定;②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③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④郑和个人的知识和才能。
1、目的:为了 , 派遣 下 。
2、时间: ── 年,郑和 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
4、意义:
(1)郑和的远航,促进了 ,加强了 。
(2)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
2、背景:明朝中期,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明政府派遣 等抗倭。
3、概况:戚继光组建“ ”,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 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又率部剿灭了福建、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的 英雄。
三、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 的居住权。
【学习自测】
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2、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
3、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三宝垅,泰国有三宝港,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三宝城。上述国家以“三宝”为地名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历史上………………………………【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