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内战烽火 教案设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发布时间:2009-09-08 16:07:12

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的基本史实,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二.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认知《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四幅插图,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抗日战争胜利了,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经过多年战乱,人民多么渴望过太平日子啊!人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蒋介石和美国勾结要打内战。

  讲授新课:

  教师:对!中国又要打内战了(板书:第17 内战烽火)

  教师:同学们是从哪知道这一信息的?

  学生:88页图片《美国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教师:美国为什么要帮蒋介石打内战?蒋介石为什么要打内战?

  学生:日本投降后,中国还很弱,又受抗日战争破坏,美国想到中国来捞好处!蒋介石想继续他的统治。

  教师引导:对!美国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大发横财,他想凭他的实力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它又知道直接来侵略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它就选中了蒋介石作为它的工具,而蒋介石为了继续他的独裁统治也需要外来帮助,于是美就勾结起来。那么同学们告诉我蒋介石直接就去进攻吗?

  学生:没有,蒋介石还要打谈判的晃子。

  教师:事实是这样的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大家阅读88页那封电报

  板书:(一)重庆谈判

  教师:打就打呗,蒋介石为什么还要搞谈判呢?哪位同学能告诉我?

  学生答:蒋介石提出谈判是因为他还没有作好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还有就是中国广大人民不同意打内战。

  教师:回答得很好!(教师引导)当时蒋介石的部队都在大西南和大西北,到前线还需时间,也为欺骗广大人民,他假意邀请毛泽东,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他就会把战争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那么同学们思考:假如毛泽东去了重庆蒋介石会改变他的既定方针吗?

  学生:不会!

  教师:既然毛泽东去了重庆也改变不了结果,那么毛泽东还该不该去重庆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说明意见和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

  。。。 。。。

  教师:好,现在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甲:毛泽东该去重庆。因为不去就表示害怕蒋介石,去了才能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

  同学乙:毛泽东应该去重庆。因为不去就不能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的阴谋,使人民明白,是谁想打内战。

  同学丙:毛泽东应该去重庆。因为只去才能说得上争取和平,如果不去,就表示共产党没有诚意,让广大人民失望。

  同学丁:毛泽东应该去重庆。只要有一丝和平的希望也应去争取,战争是残酷的,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应该去。

  。。。 。。。

  教师:那么,毛泽东到底去没去呢?

  学生:毛泽东去重庆了。

  教师:你从哪得知的?

  学生:课本89页图可知

  教师:同学们找得很对。我们来一起认识图上的人物。自左向右依次是:国民党将领张治中,毛泽东、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这是19458月,毛泽东去重庆前在延安机场拍的照片。毛泽东为什么去重庆呢?哪位同学能从课文中找到?

毛泽东向前来送行的延安群众挥手告别

  学生: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教师:谈判结果如何?同学们请阅读89页回答。

  。。。 。。。

  学生: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在 19451010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但蒋介石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教师引导:协定客观上,是对人民有利的,是人民争取和平的产物。但这对蒋介石有约束力吗?

  学生:没有。

  教师:蒋介石谈判只不过是为了赢取时间,内战是他的既定方针。当蒋介石做好战争准备就背信弃义的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板书:二、内战爆发和转战陕北)

  内战爆发的标志就是1946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那么同学们考虑内战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不得人心

  教师归纳:这是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下面我们看一下战争爆发时国共力量对比:

  1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

  教师:基于上述力量对比,再加上美国的支持,蒋介石狂言:三到六个月消灭解放军。结果如何呢?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战斗方针,不计城一地的得失,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主动放弃一些城市,而消灭了大量敌人,敌人每占城市平均就要付出7000人的代价。

  蒋介石迫于全面进攻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进攻,主要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哪位同学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西北战场的形势?

  学生:1947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率领的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西北解放军由贺龙和彭德怀指挥。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青化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教师:说得很好。除了青化战役,还取得了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在山东解放区,陈毅等率领山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战役。这样就打退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教师:敌人现在的形式把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就好象一个人伸出两个拳头,而中间露出胸膛。正给了解放军进攻中原一个绝好的机会。党中央就当机立断,开始了大举反攻。(板书:三、挺进大别山)

  教师请学生观看动画:挺进大别山

  提问:挺进大别山的是哪部解放军?

  学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教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刘邓大军。下面我们看刘邓大军的进攻。刘邓大军从山东西南强度黄河,跨过陇海铁路,千里跃进到大别山区,在那里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现在我们看动画演示:大别山在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之间。就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为配合刘邓大军,毛泽东作了部署: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三军配合,成“品”字形,逐鹿中原。同时其它各战场也展开了进攻。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

  学生: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教师:回答得很全面。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解放军会取得胜利?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 。。。

  同学甲2:党中央毛泽东的英明决策。

  同学乙2: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战斗。

  同学丙2: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而国民党发动内战是不得人心的。

  。。。 。。。

  教师:同学们归纳得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观察本课的插图正文中有几幅?

  学生:四幅。

  教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谁能用因果关系将它们联系起来。

  学生:第一幅图说明美勾结阴谋内战,而由于时间不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到重庆谈判。但蒋介石内战方针已定,还是发动内战,全面进攻破产后,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由于众寡悬殊,毛泽东率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敌搞重点进攻而中部空虚,于是刘邓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军转入进攻的开始。

  教师:你说得真是太棒了!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收获大家一快分享?

  学生4:我觉得应学习毛泽东为了人民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5:我认为应向解放军战士学习,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勇往直前的精神。

  学生6: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和平来之多么不易,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爱和平。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真是说得太精彩了。大家为他鼓掌!我知道同学们还有很多收获,那让我们课下去交流吧!

  今天我们学习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只是战略进攻的开始,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战略大决战更为壮观,让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Tags:

作者:本站收集整理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