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课本答案(北师大版)
自我测评 提示:19世纪被称为蒸汽对代,20世纪则被称为电气时代。在20世纪,工程技术的划时代成就之一就是电的广泛应用。和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一样,电力的广泛应用也是我国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技术基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电气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
电力为我国工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动力,它使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过程自动化、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成为可能。电力还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繁荣、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电力为建立现代化管理和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我国广大农村,电气化对提高土地单产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农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电力的应用使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可能。电力还使许多不适宜直接利用的能源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得以方便利用.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18课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每课一得 提示:这段材料说明了产业结构的基本构成,帮助学生了解各产业的基本内容,在经济中的主要作用,认识三个产业都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三个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我们身边的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业和仓储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地质普查、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材料阅读 提示: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精神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自我测评
项 目 |
人物 |
主要成就 |
电器 |
爱迪生 |
电灯、留声机等 |
动力机 |
奥 托 卡尔 本茨 |
1876年,研制出第一台新式的煤气内燃机 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汽车 |
交通运输 |
福特 莱特兄弟 |
1913年,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1903年,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
第1 9课 缔约结盟的狂潮
想一想 提示: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议一议 提示:为自身利益,列强在国际交往中奉行结盟政策,以战胜对手,争夺世界霸权。
材料阅读 提示:“永久利益”指英国在世界范围的霸权地位,包括经济霸权、军事霸权和殖民地霸权等。
自我测评 1.ACD
2.提示:①“三国同盟”的形成。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为争夺世界霸主地位和瓜分殖民地摩擦不断。随着德国经济、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它首先着手拼凑军事同盟,准备称霸欧洲和世界。德国曾想笼络俄国一起对付法国,但是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几次对德国打击法国的企图表示异议,使德、俄关系急剧恶化。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一个主要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也加人了这一同盟,形成了由德国人控制的“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
②“三国协约”的形成。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使俄国深感不安,俄国首先谋求与法国改善关系。1892年俄法两国签订秘密军事协定,形成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德国经济实
力超过了英国,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局部战争证明了拥有盟友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和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
③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造成的后果。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第20课 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想一想 提示: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动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得出两点认识:①暗杀等恐怖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②战争不是不可以避免的,要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想一想 提示:从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的性质这两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