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doc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来源:eduwg.com  发布时间:2012-10-29 10:02:16

课标呈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其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以课标为依据,展现“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展开抗争。本课展示给同学们的是中国农民阶级掀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运动,他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然而,限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柳亚子曾说过“莫将成败论英雄”,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前课: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状况;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屈辱等);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无能,1851年—1864年,中国的农民阶级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关于这场运动,是非评判很多:有人称赞它,孙中山说洪是“反清第一英雄”,可是后来却说“洪氏覆亡,知民族而不知又民权,知又君主二不知又民主”;马克思对它的态度转变也很大,刚开始的时候,他说这是场伟大的革命,可是后来却说“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1862年《中国记事》)这到底是怎样的运动呢?

遇到问题我们要问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即原因或背景)是什么?(即太平天国的状况)怎么样?(即结果或影响、评价)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1851—1864)

情境表演:由几个当时中国社会的特色人物(洋人、政府官员、手工业者、农民),进行自我叙述,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状况。你认为当时存在怎样的矛盾?(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者的剥削)这些矛盾中,农民阶级直接感受到的是什么?(西方的侵略通过封建政府转嫁到人民身上,阶级矛盾是根本原因)中国的劳动人民是非常淳朴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起来起义的。而当时,人祸又有天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揭竿而起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北方的捻军等,农民运动蓬勃,而独以太平天国规模最大,原因何在?(洪秀全利用和发展了西方宗教思想,号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顺应人民呼声,响应者众。)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    反封建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   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

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探究学习活动:请同学阅读课本,找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帮助我们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设计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多长?转折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前期和后期来认识天国运动的过程。(板书)

<一>前期:1851—1856

1、金田起义:1851

2、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农民的封建意识),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选择天京的原因?正式形成与清廷对峙的局面;(反封建革命意识)

4、北伐、西征:目的、结果及作用。北伐失败原因及为西征创造有利条件。西征的胜利使千里长江变成天国的一条内河。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何以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走向鼎盛?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全文请点击下载word压缩文档】点击下载此文件

Tags:

作者:免费教育文稿网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